2017-01-11 11:14:53
財富研究機構New World Wealth去年8月曾發(fā)布2016年十大富有國家排名。按照整體財富排名,中國位列第二,雖然財富總值與排名第一的美國還有差距,但中國無疑是過去15年內財富增長最快的國家。
財富研究機構New World Wealth去年8月曾發(fā)布2016年十大富有國家排名。按照整體財富排名,中國位列第二,雖然財富總值與排名第一的美國還有差距,但中國無疑是過去15年內財富增長最快的國家。
1月9日下午,國內首家在美國上市的財富管理機構諾亞財富發(fā)布《2017 高端財富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諾亞財富繼2016年初首次發(fā)布《2016 高端財富白皮書》之后,通過再次進行的廣泛的市場調研,對2016年中國高凈值人群的特征變化、資產投資變化和財富管理需求變化進行跟蹤研究后推出的研究成果。諾亞調研發(fā)現,2017年高凈值人群對各類金融資產的投資意愿比去年有所提升。
高凈值人群青睞PE投資
雖然中國的GDP和財富總值與美國仍有差距,但近年來中國的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卻遠大于美國。有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中國的社會財富大多以貨幣形態(tài)存在,而美國則更多地表現為各類金融資產,而這也為國內財富管理行業(yè)提供了機遇。經過過去13年的發(fā)展,目前諾亞財富的資產管理規(guī)模已超過3500億元。
據諾亞財富總裁林國灃介紹,此次《白皮書》覆蓋了超過1000位公司高凈值客戶,可投資金融資產均在1000萬以上,甚至不乏資產上億的客戶。
諾亞財富首席研究官金海年指出,原來財富管理行業(yè)的客戶主要來自高凈值人群,現在已經擴展至各類投資機構,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未來財富管理需求也會提升。另外,隨著投資人趨于理性,資產配置的重要性逐步提升。“據公司研究發(fā)現,去年95%的投資收益不是來自于單一產品,而是來自于資產組合的設計。”他表示。
諾亞財富研究與發(fā)展中心研究總監(jiān)李要深對《白皮書》的核心觀點進行了解讀。他指出,此次《白皮書》的調研工作囊括了全國各省市以及各年齡段,各職業(yè)類型的群體。
調查發(fā)現,43.5%的高凈值人群年齡段在46-59歲,而45歲以下的人群來自新興行業(yè)的占比更大;來自傳統(tǒng)行業(yè)的高凈值人群最多的為企業(yè)家,新興行業(yè)財富人群最多的為專業(yè)人士和自由職業(yè)者。他預計,未來新興行業(yè)的財富人群會越來越多,“雖然目前他們的財富體量不如傳統(tǒng)行業(yè)人士,但創(chuàng)富的速度更快。”
李要深表示,從調研的情況來看,高凈值人群未來普遍會降低現金存款占比,增加金融資產配置的比例,其中對PE基金的配置意愿較為突出——有高達70%的高凈值人士未來計劃增配PE基金,而計劃減配的人數占比從去年的3.7%降至今年的1.4%。
海外資產配置為長期趨勢
對于海外資產配置的意義,基金全球投資鼻祖鄧普頓曾有如下解釋:
如果你的資產分散在不同的國家,美國就算發(fā)生了熊市,對你的影響也會大大降低,因為不會所有國家的市場都同時陷入低谷。世界范圍內的風險投資多元化就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因素。
據李要深介紹,美國、日本社會目前近20%的資產會進行全球配置,歐洲和亞洲的許多國家全球配置的比例都超過20%,而中國的這一比例還很低。
《白皮書》指出,2016年,有77.6%的高凈值人群海外資產配置比例低于10%,到2017年,海外資產配置比例低于10%的高凈值人群比例下降到了70%以下,且各類資產的配置比例更均衡;目前還有35%的高凈值人群未配置海外資產,預計未來高凈值人群配置海外資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今年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依然較強,有觀點認為,這也使得對海外資產配置的客觀需求有所提升。林國灃向筆者表示,“其實我們建議海外資產配置的出發(fā)點是分散風險,很多情況是基于客戶海外已有的資產進行配置。”他指出,諾亞對海外資產的選擇較為謹慎,近年來公司強化了對海外資產的篩選工作。
金海年則舉例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盡管日元兌美元大幅升值,但日本對海外資產配置的熱情依然十分高漲,“中國有海外資產配置熱,主要是因為人民幣變多了。”李要深認為,從全球各國的經驗來看,未來中國加大海外資產配置應是長期趨勢。
關于二級市場投資,《白皮書》顯示,雖然63%的高凈值人士認為今年A股將區(qū)間震蕩,但他們對股票資產的看法較去年樂觀,來自金融行業(yè)的高凈值人士尤其如此。一方面,計劃增配股票類資產的高凈值人士比例比去年調研時提高,另一方面,計劃減配的比例比去年要低。調研顯示,目前股票類資產配置比例在10%-30%的高凈值人士占比最高,其次為配置比例在0-10%的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計劃增配固收產品的高凈值人群比例從去年的38%大幅提升到今年的53%,計劃減配的比例從去年的20.6%下降至今年的8.6%。對此,李要深認為,這是因為大家感受到市場風險在上升,對投資回報的預期下降,因此可以帶來穩(wěn)定收入的固收產品的吸引力有所提升,同時投資者對新型固收產品的配置比例也在提升。
文/王海敏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