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7-01-05 09:37:02
2016年保監會批復了28家險企(不含保險資管公司)的股權變更,其中,17家險企的共計29家股東通過轉讓股權而撤離了保險業,個別險企一年內有4家股東集體出走。
一批股東“出走”,更多社會資本勇當“接盤俠”,“城里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這是2016年保險業的一個寫照。在近年保險大熱的背景下,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各路資本都想進入保險業,然而同時也有不少機構“黯然”撤離保險業,這些出走的資本或可為那些欲進入者提供警示或借鑒。
根據《證券日報》記者對保監會網站掛出的關于保險公司股東變更批復信息,2016年保監會批復了28家險企(不含保險資管公司)的股權變更,其中,17家險企的共計29家股東通過轉讓股權而撤離了保險業,個別險企一年內有4家股東集體出走。
28家險企股權變更
近期,中國保監會就修訂后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股權管理辦法》)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讓保險公司的股東持股受到關注。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保監會網站掛出的關于保險公司股東變更批復信息,2016年,保監會批復同意了28家險企變更股東,其中有17家險企的共計29家股東撤離了保險業。
在28家變更股東的險企中,壽險公司包括長城人壽、君康人壽、信泰保險、國聯人壽、中融人壽、昆侖健康、農銀人壽、吉祥人壽、國華人壽、渤海人壽等險企;財險公司包括永誠財險、華海財險、華農財險、中石油專屬、眾安保險、華安保險、中煤財險、泰山財險等險企。
從資本流動來看,通過險企的股東變更,一些險企原股東依托保險大熱行情找到“接盤俠”并退出了保險業;與此同時,一些社會資本也通過股權收購順利地進入了保險業。
股東變更較為頻繁的是君康人壽。2016年12月29日,保監會正式批復浙江波威控股將所持有的君康人壽7.6億股轉讓給寧波福燁貿易有限公司,加上此前接盤上海華服投資的4.9億股股份,寧波福燁共持有君康人壽12.5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20%。
相關的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君康人壽去年前三季度連續虧損。君康人壽表示,從資產端變化來看,為應對三季度的退保,公司大幅出售短期資產,導致交易類現金流減少83.43億元;從負債端變化來看,未來3個月和未來一年內負債端現金流出較上季度變化不大。
社會資本借助險企股權變更進入保險業的一大案例是三胞集團謀求控股利寶中國。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的信息披露平臺相關公告顯示,2016年8月16日利寶互助與三胞集團簽訂交易協議。根據協議,利寶互助將向三胞集團轉讓利寶中國51%的股權,從而成立合資企業。利寶保險有限公司(利寶中國)是利寶互助保險公司直接持有100%的股權的全資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此次受讓51%股權的三胞集團有限公司經營范圍主要包括房地產開發經營;電子計算網絡工程設計、施工、安裝等,如果保監會批準此次轉讓,三胞集團則成為控股股東,利寶中國變換東家。
超60家上市公司欲“涉險”
一批股東資本的“出走”,并未讓各路資本涉足保險業的熱情“降溫”。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有超過60家上市公司擬發起或參與設立保險公司。從這些上市公司的背景來看,其主營業務橫跨房地產、互聯網、醫藥和化工等眾多領域。
從申請獲批的情況來看,2016年以來,共有20家保險公司獲批籌建,而上述65家上市公司擬發起或參與設立的保險公司中,僅上海大名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發起設立的黃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注冊地位于甘肅蘭州)獲批籌建。
事實上,保監會批準黃河財險的籌建與此前的政策導向一脈相承。12月19日,保監會印發的《關于加快貧困地區市場體系建設提升保險業保障服務能力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優先支持中西部省份設立財產保險公司和人身保險公司,填補保險法人機構空白,持續優化區域布局,有效提高貧困地區保險供給,主動服務國家扶貧攻堅戰略。”
保監會表示,將進一步嚴格股東準入標準,本著“讓真正想做保險的人進入保險業”的原則,針對財務類、戰略類、控制類股東,分別設立嚴格的約束標準,設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提高準入門檻,規范投資入股行為,確保保險業姓保。
同時,保監會將強化股權結構監管。《股權管理辦法》將保險公司股東劃分為三個類型,并將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低至1/3,有效發揮制衡作用,防范不正當利益輸送風險。此外,還將加強對保險公司股權結構和真實股東的穿透式監管,在注重股東資本實力、持續出資能力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對行業背景、個人素質、管理團隊、既往投資情況等方面的考察評估,以確保其具備符合保險行業特點的理性投資心態和穩健經營理念。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