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1 11:01:29
2016年1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4%,略低于上月0.3個百分點。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元春表示,2016年,受世界經濟復蘇疲弱、我國增長周期調整、產能過剩依然嚴重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增長仍面臨下行壓力,但隨著我國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改革攻堅力度,經濟增長呈現底部企穩跡象。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1月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共同發布2016年12月PMI。
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4%,略低于上月0.3個百分點,保持在擴張區間,為年內次高點,且為該指數連續第5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提醒說,企業經營成本壓力不斷加大,利潤空間受到一定擠壓。
12月PMI錄得年內次高點
從去年全年PMI的走勢來看,最低點出現在2月,為49%,最高點為11月,達到51.7%,該指數全年整體呈現穩步向上爬升態勢。
盡管照比11月有小幅回落,但12月PMI仍舊錄得年內次高點,并且可圈可點。
就12月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來看,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高于臨界點,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位于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于臨界點。
趙慶河分析說,生產和市場需求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供需關系進一步改善。生產指數為53.3%,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是PMI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仍為年內次高點。
他表示,新訂單指數為53.2%,與上月持平,連續兩個月位于年內高點,與生產指數的差值降至三年來低點,表明產需平衡較為穩定。
對外經濟方面,當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50.1%和50.3%,連續兩個月位于擴張區間。
經濟結構的優化以及節日因素也成為12月PMI的亮點之一,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PMI分別為53.8%和52.0%,持續高于制造業總體水平,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PMI創今年新高。
趙慶河還介紹說,隨著元旦和春節假日的臨近,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醫藥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行業實現快速擴張,PMI均在53.0%及以上。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元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元年。受世界經濟復蘇疲弱、我國增長周期調整、產能過剩依然嚴重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增長仍面臨下行壓力,但隨著我國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改革攻堅力度,經濟增長呈現底部企穩跡象。
企業成本上升需要關注
趙慶河介紹說,受霧霾天氣影響,部分地區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部分企業減產限產。12月高耗能制造業PMI為49.8%,重回收縮區間。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PMI為46.3%,比上月下降3.5個百分點,回落幅度較大。
另外,他特別提醒說,近期部分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價格和物流成本持續上漲,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一定影響。
本月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69.6%,連續6個月上升,攀升至近年來的高點。同時,反映運輸成本上漲的企業比重連續5個月上升,企業經營成本壓力不斷加大,利潤空間受到一定擠壓。
2016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元年。去產能導致上游初級產品價格大幅回升,PPI降幅持續收窄,PPI環比持續正增長的態勢拉動PPI同比指標從2015年12月的-5.9%連續回升。
9月PPI同比漲幅回升至0.1%,結束了持續54個月的負增長,扭轉了2015年的結構性通貨緊縮預期。2016年11月PPI同比上漲3.3%,環比上漲1.5%。
這對經濟運行來說絕非壞事,但原材料成本上漲也會加大企業的成本壓力。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四季度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家認為物料采購價格“上升”的比“下降”的多18.6個百分點,為近5年來的最高值;認為今年企業環保支出比去年同期“明顯增加”或“有所增加”的占62.8%,“明顯減少”或“有所減少”的僅占2.3%。
趙慶河還提到,反映運輸成本上漲的企業比重連續5個月上升,企業經營成本壓力不斷加大,利潤空間受到一定擠壓。
此外,12月,小型企業PMI為47.2%,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落,繼續位于收縮區間。調查結果顯示,反映資金緊張的小型企業比例接近六成,為今年以來的高位,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困擾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困難之一。
劉元春建議,政府要繼續減稅降費,降低企業的經營負擔,讓企業部門能夠正常的經營和運轉。在符合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方向的產業上,政府應予以多種政策的支持和鼓勵,降低部分企業在開拓新業務過程中的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