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2 00:47:16
以往,在當前時點,各家機構當年的任務是否完成,已基本明了,但國海證券“假章門”事件的出現,讓眾多相關機構的債券業務團隊的考核都懸了起來。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姚茂敦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姚茂敦
12月21日,國海證券公告稱,該公司與“假章門”相關事涉機構于12月20日召開了協調會議,前者認可與參會各方的債券交易協議,表示愿意與各方共同承擔責任。國海證券的這一表態讓這起事件的影響降低不少,但各方接下來如何分擔責任,尚不明確。國海證券也表示,目前正與事涉機構溝通協商有關具體方案,相關事項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以往,在當前時點,各家機構當年的任務是否完成,已基本明了,但國海證券“假章門”事件的出現,讓眾多相關機構的債券業務團隊的考核都懸了起來。
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法律專家表示,后續的責任承擔,從法律角度不好判斷,因為這一事件的處理更多是從維護市場穩定出發。
責任分擔從法律上難界定
國海證券和交易對手機構如何進行責任認定,是接下來的重點。多位法律專家均表示,這件事在法律層面沒法發表意見,畢竟代持本身就處于灰色地帶。
中國政法大學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少軍分析表示:“這個問題很奇怪,以公司的名義來做業務,為什么他(國海證券涉事前員工)要私刻章?這里面應有別的貓膩,業務人員或許想把錢弄到自己手里。”
劉少軍還表示,“如果按照法律走,就不是現在這個結果。”
一位銀行資管人士告訴記者,這個事情如果從法律的角度處理,對整個債券市場是災難性打擊。所以,能從相互信任的角度出發,以一種較和諧的方式來解決。
上述銀行資管人士坦言,業內的大多數人希望國海證券把這件事情認下來,畢竟就算其有虧損,其實對公司的整個影響不是非常大。
在上述銀行資管人士看來,這次的代持事件性質較惡劣,說是對國海證券聲譽沒有影響不太可能。
一位債券資深專家也表示,這一事件對國海證券的聲譽肯定有影響,正是出于聲譽方面的考慮,如果其不承認,可能以后在市場上就很難立足,沒人與愿意和其做交易了。
專家:支付差額是較優選擇
上述資深債券專家認為,國海證券認可了代持協議,那么協議是有效的,但又說共同承擔責任。除可以理解為雙方都分擔損失外,還有一種理解是國海證券要承擔,但是分期,暫時也不需要去贖回?;蛘呓刂沟侥骋粫r點,以后的部分就不認了。
上述債券專家認為,比較穩妥的處理方式是,可能還會再簽一個補充協議。因為目前的具體處理方式還比較模糊。
不過,上述債券專家認為,給國海證券的時間確實不會很多,因為代持機構到年底都要考核。
該債券專家建議,為減少市場波動,較好的方式是向對手方支付一定的差額,讓其繼續持有。
該債券專家表示,代持的這種抽屜協議一般都沒有規定不履行協議后如何處理的條款。現在通過協商的方式解決下來,但要把這個事情理清楚,可能還是需要一個新的協議。此外,這件事會很快結束。因為客觀上,有一個時間點在,就是12月31日,代為持有的機構有年終核算。但整個行業的代持業務可能需要更長時間來規范、約束。
前述銀行資管人士表示,從機構的角度來講,這項業務肯定會逐漸停滯。但停滯就面臨一個去杠桿的問題,對債市的影響還是會持續一段時間。“代持在整個交易過程中相當于質押了好幾遍,不停地加杠桿,現在把這個業務萎縮下來,需要把之前的資產賣掉。”
對于“假章門”事件對國海證券造成的財務損失,前述銀行資管人士表示,如果代持在年底前贖回來,按照財報規則,這是不計入損失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