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8 23:30:50
在23個城市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之后,各地應對霧霾的效果初見成效。12月18日,環保部通報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通報指出,環保部派出13個督查組對北京、天津等23個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進行督查。督查發現,各地均按照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積極組織開展應對工作。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省市23個城市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之后,各地應對霧霾的效果初見成效。
12月18日,環保部通報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通報指出,環保部派出13個督查組對北京、天津等23個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進行督查。督查發現,各地均按照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積極組織開展應對工作。
環保部稱,各地積極作為,保障各項減排措施落實,應對效果初步顯現。啟動紅色預警的23個城市污染程度均較預測有所減弱,約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一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3城啟動紅色預警后,一些地區高排放企業被停產或限產,機動車要求單雙號限行,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降低。從京津冀地區啟動的紅色預警效果來看,主要污染物濃度下降明顯。
多省市緊急督查應急方案落實情況
為應對今年入冬后最嚴重的一場霧霾,12月14日,環保部已向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函,通報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信息,提出預警提示建議。根據預測結果,京津等23個城市應于16日統一發布紅色預警。
據環保部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廊坊,山西省太原,山東省德州,河南省鄭州等23城市均已發布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措施。
為了督促各地落實紅色預警的對應應急措施,12月15日,環保部緊急派出13個督查組對23個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進行督查。
其中,北京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蔡奇,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副市長張工帶隊檢查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應對措施落實情況;天津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段春華,副市長何樹山、副市長孫文魁主持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同時,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均由副省長“掛帥”推進落實工作。
環保部稱,各地積極作為,保障各項減排措施落實,應對效果初步顯現。各地由于污染物排放的減少,污染積累速度變緩,重污染發生過程較預測結果有所推遲,峰值濃度有所降低,啟動紅色預警的23個城市污染程度均較預測有所減弱,約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一級。
但是,環保部也強調,根據污染源自動監控異常數據與衛星遙感監測熱點區域,環境保護部督查組開展現場督查,重點督查各地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落實情況,嚴查企業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督查發現部分企業、工地未嚴格落實停產停工要求,還存在露天焚燒治理不到位、土小企業違法排污等問題,各督查組已督促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依法嚴肅處理,盡快落實整改要求。
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為降霾發揮作用
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介紹,京津冀采暖季PM2.5中,增長最明顯的是3種污染物,即硫酸鹽、硝酸鹽、VOC(揮發性有機物),對應的排放源分別是燃煤排放、工業企業排放、機動車排放。在各地空氣重污染應急方案中,要求先限制這些排放量大的企業,紅色預警時機動車單雙號限行、高排放的車輛停駛。
按照各地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措施要求,23個城市啟動紅色預警后,均需采取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移動源污染控制研究室副研究員岳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機動車排放在整個京津冀地區的PM2.5貢獻中占的比例比較大,單雙號限行對于降低區域空氣污染無疑起到很好的效果。
同時,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研究員韓應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有很多工業企業排放,但是,機動車排放的貢獻也很大。隨著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等措施落地,工業排放逐漸減少,而機動車的保有量在不斷增加,整個區域機動車排放占比肯定在增加。
其中,較為典型的是北京,2014年北京市環保局發布PM2.5源解析顯示,在本地來源中,機動車排放占31.1%,居首位。
劉炳江強調,北京現在PM2.5的源解析非常明顯,機動車排放是關鍵,占的比例在增大,燃煤占的比例在下降。
一位不愿署名的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如果從減少污染和緩解擁堵來看,比較贊成在一些區域采取常態化的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