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6 19:58:10
“互聯網是一種工具,它可以提高效率、提升管理、吸引客流,但是并不會改變餐飲的本質。”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盧祥勇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吃飯是每個人的剛需。隨著快節奏生活的興起,顧客對便捷性和快餐需求上升,由此催生出一批以餐飲O2O為賣點的明星公司,比如西少爺、伏牛堂、雕爺牛腩、黃太吉等。他們借助互聯網思維,將線上及線下的體驗結合在一起,從傳統餐飲行業里撕開了一條縫隙。
昨日(12月15日),主打肉夾饃的“西少爺”宣布獲得B輪1150萬美元的融資。本輪投資由弘毅投資領投、今日資本跟投,是2016年度國內餐飲業融資的最高額。和西少爺同期走紅的其他餐飲O2O明星企業,現在活得怎么樣呢?
肉夾饃和米粉也可以“互聯網+”
相對于傳統餐飲企業,O2O模式餐飲的普遍特征之一即是走輕資產路線,順應消費趨勢發展外賣市場,由此也可以減少一定的房租成本。“西少爺肉夾饃”2014年開業的第一家門店,只是一個10平方米的小木棚。2014年底,獲得了今日資本的千萬級人民幣A輪投資。
西少爺CEO孟兵表示,目前,西少爺單店坪效(每坪的面積可以產出多少營業額)最高達到14078元/平米/天,平均坪效為6800元/平米/天。截至今年11月,西少爺開了15家門店,外賣占比增長到40%。
主打牛肉米粉的伏牛堂也創立于2014年。當年5月,開業一個月的伏牛堂就獲得險峰資本近百萬元種子投資;2014年9月,獲得IDG資本、真格基金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2015年7月,完成來自分享投資和青驄資本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
伏牛堂公司官網稱,目前在北京已有超過10家門店,公司整體年營收近億元。今年5月,創始人張天一表示,今明兩年仍舊聚焦北京區域的市場,后年將開始去做外地市場。
相比西少爺和伏牛堂,雕爺(真名孟醒)創辦的雕爺牛腩就有點“奢侈”了,客單價基本也都在150元以上。
雕爺牛腩在餐廳開業前足足搞了半年的封測,期間邀請各路明星、網紅、美食達人來免費試吃。這一系列事件營銷,讓雕爺牛腩迅速打開知名度。
今年5月,原雕爺牛腩COO穆劍離職,關于雕爺牛腩經營陷入低谷的猜測四起。當時,餐飲自媒體“餐飲老板內參”發布了一篇對穆劍的專訪,這位雕爺的舊將在專訪中曝出眾多雕爺牛腩的內幕,更直言與雕爺一直存在理念分歧。
穆劍表示,雕爺甚至想要增加外賣。“我堅決不同意這么做,但沒辦法改變老板,不能看著品牌毀在自己手里,最后就好聚好散了。”
互聯網餐飲要避免曇花一現
業內人士分析,雕爺牛腩過度營銷吸引來的客流中,獵奇心理的消費者比重約占80%到90%。在滿足了好奇心之后,這部分消費者便不再來了。
僅靠好奇吸引食客,終究難以支撐餐飲品牌的持久發展,這點在黃太吉身上也有體現。
被譽為“互聯網餐飲鼻祖”的黃太吉,2012年在北京建外SOHO開出了第一個煎餅門店,成立之初因開奔馳送煎餅、美女老板娘等另類營銷事件一炮而紅。之后四年時間多次融資,估值曾高達12億。2013年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宣稱要將年銷售額做到100億元。
據北京日報報道,今年8月的一天,記者來到東方廣場附近的一家黃太吉煎餅店。盡管點餐者絡繹不絕,但網上炒作的“買煎餅像買春運火車票似的”瘋狂場景不再。一位店員稱,現在早上大概能賣出80多個煎餅,中午一般能賣出100多個,但銷量確實比去年少了。
互聯網分析師李成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眾是追求新鮮感的,以前火爆的行業分別是服裝、手機、餐飲等,但今年火爆的就是直播,用戶們在不斷地切換熱點。對餐飲行業來說,用戶的新鮮感過去后,企業再多的互聯網思維也終將回歸食品的本質,企業只要把選址、口味、服務等方面做好,自然會火爆,沒有互聯網也一樣火爆。互聯網是一種工具,它可以提高效率、提升管理、吸引客流,但是并不會改變餐飲的本質。”
至于餐飲的本質是什么?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好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