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05 20:26:30
北京文化繼上周四通過投資影片《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稅前收益約2000萬元后,12月3日又表示將為電影《一代妖精》5億元票房進行保底,這已經是北京文化的第三次保底嘗試了。然而在今年保底案例不少都失敗的背景下,北京文化“激進”的保底作風是否真能為其帶來預期的收益?
每經編輯|牟璇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文
每經實習編輯 溫夢華
北京文化12月在電影方面的動作頻頻,先是上周四發布公告通過投資影片《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稅前收益約2000萬元,12月3日又表示將為電影《一代妖精》5億元票房進行保底,這也是今年8月北京文化宣布8億保底吳京新作《戰狼2》后,時隔4個月的又一次保底行動。值得提到的是,在今年保底案例不少都失敗的背景下,北京文化“激進”的保底作風是否真能為其帶來預期的收益?
《我不是潘金蓮》北京文化約獲益2000萬元
盡管馮小剛不惜“炮轟”王健林來為新片博取關注度,但目前來看《我不是潘金蓮》的表現仍然不盡如人意。盡管票房表現不達預期,但作為《我不是潘金蓮》另一投資方的北京文化卻卸下重擔并宣布稅前獲益約為2000萬元。
北京文化12月1日發布關于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也將《我不是潘金蓮》背后細節逐一公布。
根據公司公告,公司子公司摩天輪文化對《我不是潘金蓮》的投資金額為2835萬元,投資比例為30%。根據目前影片上映的情況,經公司初步估算,公司稅前收益約為2000萬元(該片還在上映中,具體數據以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數據為準)。
▲北京文化發布《關于新聞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部分截圖
北京文化董秘陳晨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片方分成就是從票房扣了電影發展基金、扣稅、扣了院線的錢以后到片方之前,當然中間還有些發行等費用,這些也是需要扣掉的。我們在公告中預估的2000萬元的稅前收益,是按《我不是潘金蓮》5億元票房保底來初步測算的。
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盡管北京文化已經提前宣布《我不是潘金蓮》獲利了,但據藝恩電影智庫數據顯示,截至12月5日15點46分,《我不是潘金蓮》上映18天,累計票房3.84億元,排片已經降至2.16%。就目前的票房來看,對于作為保底方的文投控股(其旗下公司耀萊影視參與保底)來說,離保底5億元的票房還有較大差距,因此文投控股這次保底極大可能面臨失敗。
▲截至12月5日下午15點46分《我不是潘金蓮》累計票房收入、排片截圖/圖據藝恩電影智庫
5億元保底劉亦菲新片《一代妖精》
但值得提到的是,盡管文投控股旗下耀萊影視的保底目前要成功異常艱難,并且今年以來保底失敗的也不在少數,但在這樣看似嚴峻的背景下,北京文化還是再度拋出保底計劃。
▲北京文化12月3日公告截圖
根據北京文化12月3日的公告,公司擬與工夫影業、重慶水木誠德簽署《電影<一代妖精>聯合保底發行合作協議》,公司投資金額1.05億元,其中向工夫影業支付保底費用7473.50萬元,作為工夫影業影片總票房5億元整的影片保底票房收入;3000萬元的宣發費用為關聯交易,關聯方重慶水木誠德參與影片投資。
實際上,北京文化并不是首次參與保底發行,2014年,北京文化子公司摩天輪就以5億元保底寧浩《心花怒放》,而最終《心花怒放》取得超過11億元的票房,使得北京文化因此獲益頗豐;嘗到甜頭的北京文化在今年8月份,也曾發布公告,對吳京的新作《戰狼2》進行8億元票房保底。
因此,對由肖洋導演,馮紹峰、劉亦菲主演的影片《一代妖精》的保底,已經是北京文化的第三次保底嘗試了。
▲《一代妖精》主演為劉亦菲/圖據網絡
事實上,此前包括《美人魚》在內的多起保底案例成功,使得保底發行成為業內普遍的操作手法,今年以來這個現象更是愈演愈烈。據不完全統計,《美人魚》之外,今年已經有多部電影保底發行,和和影業保底《火鍋英雄》,唐德影視保底《絕地逃亡》,恒業影業保底《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微影時代保底《致青春2》、耀萊影視保底《我不是潘金蓮》……
但在這些層出不窮的保底案例背后,今年電影票房整體不如人意也使得保底發行失敗的不在少數。而此次北京文化的保底“賭局”究竟會是大獲全勝,還是黯然失利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