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06 21:58:06
今天(9月6日)下午,保監會正式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于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 》,一度引起“6000億元”萬能險退市謠言的人身險新規正式面世。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萬平 袁園
每經記者 朱萬平 袁園
今天(9月6日)下午,保監會正式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于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 》(以下簡稱《人身保險監管通知》),一度引起“6000億元”萬能險退市謠言的人身險新規正式面世。
同時,保監會網站還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精算制度通知》)。
對整個市場來說,萬能險監管新規的確定,終于讓懸著的心徹底放了下來——目前,投資A股市場的萬能險資金高達1103.5億元,從政策導向來看,體量如此龐大的資金暫無退出A股之虞。
下調萬能險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根據《精算制度通知》的內容,整理出了與萬能險有關的一些規定。
一是再次提高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水平。此次保監會將人身保險產品主要年齡段的死亡保險金額比例要求由120%提升至160%,該風險保障要求超過美國、歐洲、亞洲等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保險監管部門要求。
二是將萬能保險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上限下調0.5個百分點至3%,高于評估利率上限的人身保險產品報中國保監會審批。
保監會表示,此舉是為了防范利差損風險,同時增強保險公司未來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同時,為保持產品之間的平衡,鼓勵發展風險保障類業務,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評估利率維持3.5%不變。
據悉,萬能險的責任準備金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是賬戶準備金,等于評估日的保單賬戶價值;
另一部分為非賬戶準備金,用于確保未來對保單賬戶之外的理賠、營業費用、持續獎金等支出有足夠的支付能力,由公司自主決定是否提取非賬戶準備金及提取方法。
“強制下調萬能險保證利率,是為了降低潛在利差損風險。”海通證券保險業分析師孫婷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萬能險整體規模預計穩中有降。
某險企總精算師對記者表示,原來的萬能險準備金利率是3.5%,也就是保底利率從3.5%下調至3%,可以提高險企的履約能力。
三是繼續保持對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的管控,同時對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在公司業務結構中的占比提出了明確的比例要求,要求自2019年開始中短存續期業務占比不得超過50%,2020年和2021年進一步降至40%和30%,給市場以明確預期,引導部分保險公司逐步調整業務結構,避免“急剎車”,形成現金流風險。
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精算制度通知》的發布,有利于進一步堅持“保險姓保”,提升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功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保障需求;也有利于為資本市場、實體經濟以及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萬能險持股市值高達上千億
8月25日,一則“6000億萬能險將陸續撤出A股”的傳言擾動市場,受此消息影響,當天上證綜指盤中一度大跌逾1.4%。盤后,中國保監會緊急辟謠,指出該傳言不實。
8月20日,保監會就曾在官網和官方微博上刊登《中國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對于有關網站虛假報道的聲明》,稱“我們注意到,今天上午有網站報道‘接盤寶能安邦 保監會要求許家印買下萬科51%股份’。對此,中國保監會鄭重聲明,此報道內容純屬謠言。中國保監會對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正在聯系并要求有關單位作出道歉聲明,并保留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法律責任的權利。”
不過,上述傳言當時仍然引發不少“萬能險概念股”下跌。據了解,萬能險屬于投資型保險,除了有同傳統壽險一樣的功能外,還可將投保賬戶內的資金參與保險公司的投資,確保投保人享有賬戶余額的本金和一定利息保障的前提下進行投資。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梳理發現,截至9月6日,A股全部發布2016年中報的上市公司中,共有14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中出現了萬能險的“身影”。
以半年報數據來看,截至2016年6月30日,A股共涉及萬能險資金的上市公司,報告期內持倉股數共計約79.5億股,持股市值達1103.46億元。
對于規模龐大的萬能險和資本市場之間平衡的關系,保監會也作出了妥善的安排。保監會表示,堅持循序漸進的調控節奏,充分考慮市場的可承受力,把握好監管政策分寸,避免“急剎車”或“一刀切”。在新老產品切換、中短存續期產品額度控制等政策執行時采取“軟著陸”政策,充分考慮了行業的承受能力和現金流等風險,給予一定過渡期,并制定了相應的應急預案,預計政策實施后市場整體將保持穩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