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31 17:35:57
芝麻信用數據顯示,11%的P2P類消費金融用戶最近6個月在互聯網渠道向10家及10家以上的機構申請過貸款。持牌消費金融或銀行線上信用卡有3%~4%的用戶在10家及10家以上的機構申請過貸款。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丹丹
每經記者 朱丹丹
7月31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六屆上海新金融年會暨第三屆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上,芝麻信用總經理胡滔用數據披露,在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多頭借貸現象非常普遍。
芝麻信用數據顯示,11%的P2P類消費金融用戶最近6個月在互聯網渠道向10家及10家以上的機構申請過貸款。持牌消費金融或銀行線上信用卡有3%~4%的用戶在10家及10家以上的機構申請過貸款。
芝麻信用方面表示,“我們發現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壞賬損失,超過50%來源于欺詐,其中身份冒用類欺詐占比最高,其次是團伙欺詐,其余的還有賬戶盜用、惡意違約等。某互聯網消費信貸公司開展業務第一周竟在申請人群中發現70%的疑似團伙欺詐申請。”
業內人士坦言,風控問題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以開放的心態采用多種形式構建適合自身的風控體系,將是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等必然的選擇。
“我們公測期間已經幫助合作伙伴識別各類互聯網金融欺詐行為超過850萬人次,按照每人次3900元的詐騙金額計算,已經幫助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機構減少損失不少于330億元,很好地控制了違約逾期金額比率和逾期人數比率等,幫助商家降低了風險,提升了經營效率。”芝麻信用方面指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