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30 21:56:19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從全球范圍看,雖然經過多年努力,仍有38%的成年人從未擁有過金融賬戶,僅有11%的成年人曾經從正規金融體系獲得過貸款。受制于服務成本高、有效覆蓋難和信息不對稱、風險管理難兩大核心難題,全球普惠金融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每經編輯 蔣佩芳
每經記者 蔣佩芳
似乎一夜之間,金融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觸手可及。
在主題為“普惠金融的中國實踐和世界愿景”的峰會全體大會上,對于如何推動普惠金融的進一步發展,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發言指出:數字技術能夠破解當前的發展困局。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從全球范圍看,雖然經過多年努力,仍有38%的成年人從未擁有過金融賬戶,僅有11%的成年人曾經從正規金融體系獲得過貸款。受制于服務成本高、有效覆蓋難和信息不對稱、風險管理難兩大核心難題,全球普惠金融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螞蟻模式”成普惠金融升級版
井賢棟總結螞蟻12年發展、服務4.5億用戶的實踐經驗指出,未來金融的發展是場景驅動的,一旦植根于用戶的需求,金融和場景緊密結合就能煥發出蓬勃生機。
例如,過去12年,支付寶從網絡支付工具演進到支付、生活服務、政務服務等多個場景與行業的開放性平臺的發展,大大促進了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余額寶累計服務超過2億用戶,為用戶創造了超過500億元的收入,普惠理財服務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有利于促進消費。
同時,他強調螞蟻發展的另一個關鍵詞是“技術驅動”。
隨著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成為新一代的商業技術設施,金融服務的基礎設施變了,前所未有的技術紅利將推動金融行業進入到飛速發展階段。
移動互聯網讓“普”成為可能,云計算和大數據又做到了“惠”,讓服務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風險更小。通過大數據甄別和計量風險,使缺乏信貸歷史的用戶也能得到金融服務,也能實現“普”和“惠”。
在螞蟻金服,這些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在小額信貸方面,過去5年間,網商銀行和螞蟻小貸利用大數據創新信貸模式,為超過400多萬小微企業提供了融資,單戶的貸款金額不到3萬元。
中國金融進入普惠時間
井賢棟表示,“一家公司的能力總有邊界,螞蟻金服希望與金融機構一起構建面向未來、合作共贏的新生態。”
事實上,這一倡議已經得到了金融機構的積極響應。
在7月24日剛剛結束的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數字普惠”已經成為備受各界矚目的熱詞。
會議公報稱,G20通過了由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制定的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并鼓勵各國在制定其更廣泛的普惠金融計劃時考慮這些原則,特別是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計劃。
而早在2016年1月15日,國務院首次印發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強調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來推動普惠金融發展,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將普惠金融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去年,螞蟻金服發布了互聯網推進器計劃,希望通過深度合作,在5年內助力超過1000家金融機構實現“互聯網+”。
才過去一年,該計劃已經完成近半,截至目前,螞蟻已與超過200家銀行、超過90家基金公司、超過70家保險公司,共近400家金融機構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
“數字技術在合作中發揮了核心作用。”井賢棟透露,“未來螞蟻金服期待和金融機構深度融合,實現更多數據方面的共創,雙方互為生態,相互繁榮,讓創新成為增長的動力,一起做大蛋糕,實現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井賢棟總結,無論是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從國家層面到龍頭企業,大家首次在普惠金融的這面大旗下匯合了,“中國金融已經進入了普惠時間。”他強調,“而螞蟻模式已經走出國門,開始影響全球,輻射更多,更廣的人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