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29 16:12:31
北京時間今日(7月29日),百度公布了截至2016年6月30日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這是經歷“魏則西事件”后百度發布的首份財報。
每經編輯 趙娜
每經記者 趙娜
北京時間今日(7月29日),百度公布了截至2016年6月30日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這是經歷“魏則西事件”后百度發布的首份財報。
財報顯示,本季度,百度總營收為182.64億元(約合27.48億美元),移除去哪兒影響,實際同比增長16.3%。與此同時,歸屬于百度的凈利潤為24.14億元(約合3.632億美元),同比下滑34.1%。
對于公司目前面臨的挑戰,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內部信中稱,“未來隨著國家有關法規的實施和行業監管的進一步加強,短期內還會給公司帶來一定挑戰,但長期來看會讓我們擁有更為健康的業務模式和產業環境,百度也會因此迎來一個更有后勁的發展新階段。”
凈利下滑,GMV同比增166%
6月中旬,百度曾降低2016年第二季度的業績預期值,將營收預期從31.2億美元到31.9億美元調低至28.1億美元到28.2億美元。當時百度表示,由于受到監管部門的調查,一些醫療保健行業的廣告客戶已經削減或者暫停了廣告支出,這將會影響到其在二季度的廣告收入。此外,公司減少搜索結果頁面廣告鏈接的舉動,也會影響到收入。
今日的這份財報顯示,該季度,百度的總營收不及此前下調后的預期值,為182.64億元(約合27.48億美元),移除去哪兒影響,實際同比增長16.3%。其中,移動營收占比持續上升達62%;來自網絡營銷的收入為169.39億元(約合25.49億美元),同比增長4.4%。此外,該季度歸屬于百度的凈利潤為24.14億元(約合3.632億美元),同比下滑34.1%。
而從業務運營數據來看,2016年6月,移動搜索月活躍用戶數達到6.67億,同比增長6%;百度地圖月活躍用戶達到3.43億,同比增長13%;百度錢包激活賬戶數達到8000萬,同比增長131%。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由百度糯米、百度外賣、百度錢包等共同構成的百度電商化交易總額(GMV)為180億元(約合27億美元),同比增長16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2016年第二季度,百度的流量獲取成本、帶寬成本和內容成本等指標均有所增長,這也影響到了凈利潤。
該季度,百度的流量獲取成本(TAC)為29.08億元(約合4.376億美元),在總營收中所占比例為15.9%,上年同期該比例為12.7%,上一季度為14.1%;帶寬成本為11.52億元(約合1.733億美元),在總營收中所占比例為6.3%,上年同期這一比例為5.4%;運營成本為9.928億元(約合1.494億美元),在總營收中所占比例為5.4%,上年同期為5.1%。其中,內容成本為16.99億元(約合2.556億美元),在總營收中所占比例為9.3%,上年同期為5.1%,內容成本同比增加主要與愛奇藝內容成本增加有關;銷售、總務和行政支出為41.94億元(約合6.311億美元),同比增長7.8%,主要是由于交易服務的促銷開支增加。
“百度第二季度面臨的挑戰提醒我們,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保持技術領先,是百度保持穩定增長、可持續發展及行業領導地位的關鍵驅動力。”李彥宏稱,“互聯網正在進入下一幕——人工智能,這對百度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將更好地服務用戶,與客戶和合作伙伴合作,用技術改變世界。”
短期陣痛,同時開拓新領域
“魏則西事件”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以下簡稱網信辦)牽頭的聯合調查組進駐百度調查,并對百度提出整改要求。此后,網信辦在6月25日發布《互聯網信息搜索服務管理規定》,強調對付費搜索信息的審查和顯示等要求。
7月8日,國家工商總局公布《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首次明確將付費搜索結果定義為廣告,提出互聯網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顯著標明“廣告”。百度方面對此表示,將堅決擁護,嚴格遵照執行,對打擊虛假違法廣告繼續保持高壓態勢。
“未來隨著國家有關法規的實施和行業監管的進一步加強,短期內還會給公司帶來一定挑戰,但長期來看會讓我們擁有更為健康的業務模式和產業環境,百度也會因此迎來一個更有后勁的發展新階段。”李彥宏日前在內部信中如此表示。
另一方面,在經歷主營搜索業務陣痛的同時,百度正努力開拓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和O2O等領域。
李彥宏稱,“第二季度,我們的金融生態發展勢頭強勁。半個月前,百度發起設立的‘百金交’正式開業,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生態發展開創了嶄新模式。消費信貸與超過600家教育培訓機構達成合作,業務覆蓋了全國95%以上省區,為數萬名學子提供教育信貸服務,并依托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基礎的嚴謹風控體系,首創秒批、遠程預授信等服務,領跑職業教育分期信貸服務市場。多位業界頂尖金融人才的加盟,更成為百度實現理財、資管、消費金融等領域戰略躍遷的有力保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