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27 21:24:55
所謂的吃飯行情真的存在嗎?如果真的存在,我們正處在什么階段,是不是要結束了?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民以食為天”,這話并不假!自6月下旬以來,市場關于吃飯行情的提法漸漸彌漫開來。
7月初,時光正好,A股小幅反彈也加深了市場的期待。疲勞轟炸的吃飯字眼,似乎是對那句俗語五窮六絕七翻身的印證。
然而,市場并不如憧憬中的那樣美好!今日,上證指數一路下瀉,盤中百點大震蕩輕松擊破3000點,質疑、反思的聲音漸起。從7月14日到7月25日,多個交易日縮量微跌,指數也在3000點上方上下兩難!
稍稍回憶下,去年第四季度的行情也被炒得火熱,結果今年初熔斷的出爐徹底讓眾多投資人士直接被打懵,至今仍處于修復的道路。
所謂的吃飯行情真的存在嗎?
如果真的存在,我們正處在什么階段,是不是要結束了?
未來,這些專業人士眼中的機會,會實現嗎?
帶著諸多疑問,火山財富(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記者拜訪了大量的公私募人士,在第一時間了解他們最真實的投資動向……
最新動態:縮量行情下的無助
徘徊在3000點一線的A股市場,已有不少時日。A股滬市成交金額從7月14日之前的接近3000億元,迅速萎縮至昨日(7月26日)的不足2000億元,成交量的不斷萎縮正在影響一些投資者的信心。
與此同時,今日上證指數盤中震蕩達到118點,尾盤報收2992點,這讓市場投資者信心再度受到考驗。
而火山財富(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伴隨著近期市場的休整,一些倉位靈活的私募在此前信心滿滿的情況下 ,已經開始減倉了。
康曼德資本董事總經理張一帆表達了對后市的悲觀。
在接到記者電話的第一時刻,張一帆不由得感嘆道:“這種行情像雞肋,實在沒什么好說的。很多人已經在減倉了,進行了一周多。我認識的一些私募,在上周減倉了7成。”
張一帆表示,康曼德資本不同的產品倉位不一樣,有的五成,有的一成,總體來說是三成。此前一段時間市場交易量萎縮的厲害,即使上攻也會很弱 。監管現在也比較嚴,有幾個漲停板就會被特停,如東旭光電,GQY視訊等,股票復牌后直接開跌。
“現在市場很迷茫,追漲就會被埋,很難賺錢。我們公司現在能做的就是多做交易,盡量把持股成本降低。”張一帆無奈表示。
前海方舟資本總裁鐘海波也稱自己在上周看到市場嚴重縮量后,已經將此前的6成倉位降到了現在的4成。
按照鐘海波的理解,目前市場參與度本身不高 ,沒有力量支撐大家去看到3600點,甚至3300點都看不到。第二,公募基金今年以來的倉位和投資比較穩定,換手不高,導致成交也不活躍。
行情的冷淡也使得一些市場上的活躍資金開始“消停”,而這些資金中,以漲停板敢死隊最為典型。
旭誠資產總經理陳赟是福建漲停板敢死隊的核心成員,也表達了對現在行情的無助。
陳赟分析指出,現在國家隊在市場里面,市場波動很小。沒有波動,賺錢機會就少,參與的人會越來越少,整個市場進入縮量牛皮的態勢 。目前看平衡市還很難打破,市場能做的就是繼續等待。另外一點,從交易看,每周監管層包括中國證監會、深交所、上交所都會發對一些賬戶的監管函,而這些賬戶是市場最活躍的資金,一直被抑制投機,市場非常微弱,進入沒行情可做的境地。
“我們現在有三大策略, 漲停敢死隊策略,現在的弱市行情下,這種策略很難做,有時還經常會在盤中被交易所限制買入。第二個策略是事件驅動策略,目前還可以,如高送轉、半年報業績預增等事件驅動。 第三個策略是重組股的埋伏策略,但現在監管層對重組的監管越來越嚴,重組的門檻越來越高,套利的機會也比之前低多了。”陳赟補充道。
尋找結構性機會更重要
靈活私募派投資人士,覺得交投并不活躍,目前市場行情并不好做。不過,部分公私募人士認為,市場仍存在吃飯的機會,只是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功課和對波段性機會預判與把握。
“自去年6月中旬以來,A股市場已度過最為黑暗的時刻,所以我對現在的市場并不是特別悲觀。在嚴控系統性風險的同時,目前我們始終都維持在中性倉位,也就是四成左右。過去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一直都在,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試圖找到那些獨立于市場走勢,且有價值的好公司,從而獲取回報。”滬上一位私募基金合伙人向火山財富記者坦言。
我們已處在熊市末期,盡管指數沒有趨勢性機會,但這并不代表著什么都不能做?這樣的聲音并不在少數。
“我們大概七八成倉位。我們看反彈并沒有結束,市場如果在2950點能守住,還是要往上看的。8月份我們看震蕩行情,9 、10月可能會有一波像樣的反彈。”錦洋投資總經理邱凌蒼在接受火山財富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在滿倉和空倉之間來回自如切換的賽亞資本董事長羅偉冬看來, 現在的大盤走的很合理,是其愿意看到的。
“我們是做長線投資的,只要大盤沒系統性風險, 我們就會滿倉重點持有一些確定性的個股。市場還是會延續我們此前的判斷,即未來會是橫走平衡市,會縮量調整很久,以時間換空間,度過熊市的末期。到年底會有一個方向性選擇,樂觀點的話,會先抑后揚 。”羅偉冬稱,“做投資不一定要看天吃飯,以我們的風格,只要大盤沒系統風險,我們就能找到能夠脫離大盤獨立走強的股票,以獲得超越市場的收益。現在是熊市末期,往往是大牛股誕生的初期,如過去的云南白藥、煙臺萬華等。今年到未來會誕生一批大牛股, 找出來并長期持有,未來可能會獲得三到五倍收益。 ”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博道投資的高級合伙人史偉,其在6月份致持有人的一封信時就這樣寫道:“以史為鑒。根據2001年時的A股大跌,以及海外股市的調整經驗,我們發現,一般股票市場在大幅調整12個月后,優質公司的股價一般都已觸碰低點。比如2001年2245點調整到2002年底的1300點左右,優質公司如貴州茅臺、煙臺萬華、鹽湖鉀肥、萬科A等都出現了股價最低點,記住,這些優質股票的股價最低點出現在2002年的1300點,而不是2005年998點。而從2002年到2005年期間,雖然指數有跌幅,但是上述這些公司的股票都出現了不錯的絕對回報。我有信心的是,一批股票有望出現獨立上漲。除非中國經濟出現大幅調整,這些優質公司已經到了可以尋找投資機會的狀態。”
而在7月份,史偉進一步表示,中國A 股市場未來一段時間還是結構性與階段性回暖。中國宏觀經濟整體還在下行,這決定了股票市場不存在大行情的基礎。未來一段仍然要保持警惕,希望能把握好波段投資機會。
此前,根據私募排排網調查,2016年7月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為128.96,較上月上漲7.58%,這是該指數連續第三個月出現上漲。
當時,六月份針對部分私募的倉位調查數據顯示,22%左右的私募倉位不超過兩成,32.5%的私募倉位在三成到五成左右,有45%的私募的倉位在六成以上。整體私募加倉意愿明顯。
“五窮六絕七翻身” 。對A股市場來說,雖然五月六月的跌幅并不大,但七月的“翻身仗”還是令人期待 ,在當時大多數基金經理也認為七月份可能有一波持續上升的行情。
相較于私募基金經理的眾多分歧,公募看多的風向似乎更重一些。
根據眾祿研究中心倉位監測,在7月18到7月22日,即上周,偏股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1.59% ,較上期提高了0.24%,納入統計的共150只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7.30% ,較上期增加0.91%;共401只指數型基金,平均倉位為92.51%,較上期降低0.30%;共1320只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58.01%,較上期略有增加0.48%。監測結果進一步顯示, 1470只偏股型基金中,有326只基金倉位保持不變,有703只基金選擇加倉,有441只基金選擇減倉,加倉基金數量較多。
對于今日大跌,中歐基金認為,原因在于市場對昨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做出了利空解讀,新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引發的市場情緒惡化短期利空因素大概率不會影響中期的趨勢,更多是心理層面的影響。6月初以來,股市的上漲基調以價值股和藍籌股的估值回歸為主,市場是合理健康的。短期調整,釋放空頭壓力也不一定是壞事,指數下跌的空間有限,因此不必過度悲觀。
白馬股地位難撼動
在市場一片吃飯熱潮的大背景下,這些機構投資人拿在手中的都是些什么個股呢?
“今年這個市場行情,對于看重回撤的絕對收益產品更難做。市場漲得大多數時候都是偏白馬。比如伊利股份這樣的消費品,它未來的空間不一定高,但是業績確定性高,會非常安全。”滬上一位公募專戶投資經理表示。
“伊利股份,確實可以多關注下,這種業績強勢的股票應該能走慢牛。”深圳一價值投資型私募人士也向火山財富記者說道。
的確,公私募人士對于業績確定的消費股在過去很長時間內,都是放在關注的焦點。此前剛披露基金二季報顯示,在一番大換血之后,截止6月底,伊利股份取代網宿科技成為公募基金重倉股第一大頭,多達101只主動基金重倉,重倉市值達67.51億元。其更是成為了國家隊五只基金共同持有的唯一個股。
而今年以來的漲幅巨大的“大牛股”貴州茅臺排位也上升至第二位,重倉該股的基金數更是多達144只,是被最多基金重倉的個股。一季末頭號重倉股網宿科技跌至第三,山東黃金排位也大幅上升至第四位。 此外,五糧液、索菲亞、通化東寶、美的集團、格力電器 和信維通信也位居基金十大重倉股之列。其中,白酒股占據三席,是多個季度以來的最強陣容。
即基金在重倉伊利股份、貴州茅臺這樣藍籌股的同時,在二季度也加大了對低估值白馬股的增持,典型的是一些家電股和消費股,如家電龍頭股美的集團備受基金青睞,二季度重倉該股的基金數量從一季末的31只飆升至二季末的84只,對應的公司股價在二季度上漲了近20% 。
在經歷了過去一年多來的極端暴漲暴跌行情之后,公私募基金也都更加傾向于從業績及行業發展趨勢選股,在震蕩行情中新進一些業績股,可以給投資者帶來相對的安全邊際支撐,未來跑贏市場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其實,今年市場的表現來看,題材概念股根本就沒法炒。特別是近期管理層對一些妖股采取特停制度,這也是在向市場傳遞出一種聲音:那就是對于沒有業績支撐的題材、概念股并不支持。”前述滬上私募基金合伙人指出。
業績、業績還是業績,在火山財富詢問機構投資人士時,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個字。
滬上一位今年業績表現不俗的私募投資人士告訴火山財富記者:“現在市場沒有主流向上的領航品種。未來短期內比較看好三個方向:一是包括醫藥在內業績增長確定的消費股。由于醫藥股細分行業眾多,而且公司個體間差異很多,需要深度研究;第二個就是相當選債券一樣,具有高股息率現金流良好的穩健發展的公司;最后,就是關注那些過去產能消耗完需求有增長的周期性反轉行業。
“這個市場需要一個大的概念來推動上漲,上半年大家都在圍繞供給側改革做文章,上游是資源類、下游是消費類改革。從最近各方面政策來看,下半年供給側改革不是重點主題,重點是國企改革。下半年國企改革會加速,圍繞區域性的如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的改革將會是一個好的機會。”前海方舟資本總裁鐘海波鐘海波稱。
博道史偉也指出,更看好智能駕駛,醫藥,教育體育等服務性行業,這類型的企業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有機會脫穎而出。
“按我的理解,醫藥以及受益于財政政基建類板塊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機會。”前述專戶投資人士表示。
火山財富扎根于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注“火山財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