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6-24 14:13:56
樓市兩極分化之下,“窮城市”還值得投資嗎?還有希望嗎?
每經編輯 魏瓊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在當前樓市的兩極分化下,一線以及部分核心二線城市樓市火爆,而一些中西部、東北城市卻面臨尷尬處境:地賣不出去,樓市庫存壓力大,經濟增長乏力,產業結構不合理,人口流失,投資動力不足………而這些會最終產生一批“窮城市”。
當前樓市庫存高企,政府一面刺激樓市銷售,一面限制土地出讓,以免增添新的庫存壓力。
但這些“窮城市”高度依賴土地財政,限制土地出讓,就意味著大幅縮減城市基礎設施的啟動資金,而沒有好的基礎設施,失去好的投資環境,他們又將進入“經濟惡化”的不良循環。
很多人開始疑惑,這樣的“窮城市”還值得投資嗎?它們還有希望嗎?
“窮城市”的尷尬
地區經濟的“貧富差距”最終會反應在樓市上。在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看來,“窮城市”體現在經濟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發展動力不足,人口、資金不同程度地流出。反映到房地產上,不僅表現為樓市的高庫存,還會造成供過于求。
據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宇嘉統計,全國超過70%的待售庫存面積,都集中在600多個實體經濟實力較弱的三、四線城市,部分地區商品房存銷比甚至超過30個月
據邦地產觀察,樓市兩極分化不僅是地區間的,就是同一個省份中的不同城市也有嚴重分化。
江西南昌5月房價以環比1.5%的漲幅居于熱點二線城市之列。而江西的其他城市,如鷹潭、上饒、新余、宜春、景德鎮等城市則面臨巨大的庫存壓力。同時,據看看新聞網報道,在江西省一些地方,60%的地產老板面臨倒閉的壓力,而80%以上倒閉的開發商則是“死于”高利貸,政府、開發商、銀行、市民都成為樓市的“受害者”。
不幸的是,江西的情況并不是個案,而是縮影。
房地產與金融資深評論人黃立沖認為,貨幣貶值以及政策驅動了投資需求的增長,但政策不能拉動全國的均衡發展,有些城市會成為受惠方,有些城市則可能“被拋棄”。
從經濟總量來看,數據顯示東北三省與山西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墊底,而遼寧出現負增長。失去產業支撐,人口面臨持續流出壓力,庫存壓力巨大的東北地區,近10年來凈流出人口總數高達200萬。
種種跡象表明,“窮城市”的投資的風險加劇,城市吸引力減弱,城市價值在急劇縮水。黃立沖認為開發商需要減少在這些城市的投資,以減少損失。
因為他們或面臨去化周期長,資金回籠難,而在當前信貸寬松之下,銀行放貸對于“窮城市”的中小開發商仍保持謹慎。
對于購房者來說,這些城市的房價缺乏上漲的動力,甚至有些區域存在下跌的風險,配置“窮城市”的房地產意味著主動選擇了資產的貶值。
城市洗牌之戰
為緩解部分城市高庫存的壓力,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對房地產庫存較高的城市,減少直至停止住房用地供應;允許尚未開工房地產項目用地按照有關規定改變用途,用于棚改安置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
宋丁認為政策的調控效果有限,停止供地對于去庫存本身刺激力度很小,去庫存將是長期任務。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限制土地出讓,對于防范爛尾樓增加、土地出讓過于激進,能有一定糾偏等作用。但對于嚴重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來說,收入減少,財政壓力增大,出現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建筑行業、裝修行業等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面臨沖擊。
黃立沖則表示,經濟中痛苦是難免的,繼續依賴土地財政也解決不了問題,土地出讓的結果是產生更多的庫存,浪費資源,產生的只是短期的GDP。
從限制土地出讓緩解高庫存壓力,從而達到增強城市競爭力,治標不治本,收效甚微。
在這一輪去庫存戰役中,城市間分化愈加明顯:伴隨城市圈興起,一線城市以及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居于“強城市”、“富城市”之列,吸引了大量的人口以及資金進入,強者愈強。“窮城市”經濟活力減弱,失去對人口的吸引力。
在新一輪城市洗牌中,如何防止城市價值繼續縮水,在城市戰爭中尋求立足之地?
嚴躍進認為從務實的角度看,積極爭取高鐵資源是較好的方法。例如武漢就是典型的依靠交通樞紐而發展起來的。
宋丁認為以傳統視角看,“窮城市”價值縮水,但放在新的發展通道看,窮城市可能找到資源或市場新優勢,從而咸魚翻身。
新型城鎮化便是機會之一,扎實做好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全面解決進城農民的待遇、住房等問題問題,房地產需在這個過程中發展機會。
比如,開發商通過文化、旅游、科技等產業平臺介入城鎮化,打造得到政策和市場雙重檢驗的復合型小鎮。
黃立沖表示,目前沒有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案,地區的均衡發展與財富分配均衡才能解決“窮城市”問題,但當下困難較大。小鎮地產的興起,給“窮城市”發展提供思路,做成功了即挽救了衰退的城市。
但從可行性來講,需要因地制宜,體驗式消費地產需要天然資源,旅游小鎮需要文化以及旅游資源的支撐,對于山西、東北老工業基地來說,不太適合。
而新城控股副總裁歐陽捷認為,都市圈恰恰正是未來城鎮化的方向,都市圈里的中小城市將獲取未來人口流入和產業發展的最好機會。在都市圈里的“窮城市”或具備后發優勢。不在都市圈里的“窮城市”可以尋求發展文化旅游城市、手工業和手工藝品城市、農業觀光城市、民宿和宜居等城市的發展路徑。
房地產要圍繞這樣的思路,或許才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庫存也是能夠被消化的,但是一方面需要時間消化,另一方面需要停止或者減少新增土地供應和住房供應,確保不制造新的庫存。
*文中觀點為作者評論,和邦地產立場無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