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20 21:19:19
螞蟻金服6日推出的一份“保民”報告顯示,截止到2016年3月,被互聯網保險服務的用戶已經超過3.3億,同比增長42.5%,互聯網保民人數已經是股民人數的3倍,基民的1.5倍。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記者 涂穎浩
即使你接到保險推銷員的電話仍感覺頭痛不已,但不可否認的是,“退運費險”、“賬戶安全險”、“航班延誤險”如今已經滲透進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正如螞蟻金服6日推出的一份“保民”報告顯示,截止到2016年3月,被互聯網保險服務的用戶已經超過3.3億,同比增長42.5%,互聯網保民人數已經是股民人數的3倍,基民的1.5倍。
互聯網保險迅猛發展的同時,亦呈現魚龍混雜之局面,各路保險產品創新層出不窮,惹“噱頭”之嫌。當此之時,一場有關互聯網保險領域的風險專項整治已然開啟,常規排查與專項整治相結合的互聯網保險風險防范機制即將建立,暗示互聯網保險業態面臨變局。
對于以互聯網保險模式經營的企業而言,把握創新與風險底線,才能在這一輪行業洗牌中生存發展。從長遠而言,互聯網保險走向健康持續發展成為行業共識?!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卟稍L多位互聯網保險經營者,且看他們對于行業創新與風險有哪些思考?
基于用戶需求定制保險
互聯網保險產品以場景創新、條款簡單、費用小額的險種為主,具有碎片化、低保費、海量高頻的特點。在互聯網平臺上,保險與消費正展現出一種“共生效應”。
隨著保險產品滲透進入到社交、理財、購物、美容、餐飲、娛樂等多領域,交易互聯網化發展,互聯網渠道的產品基于以上互聯網場景,聯動互聯網的參與方,如互聯網電商、互聯網社交、互聯網金融等公司、以及場景消費的個人客戶,嵌入互聯網背后的物流、支付、消費者保障等環節,創造出更多創新型的互聯網保險產品,更加深入消費者需求的同時,更加速普及用戶使用互聯網渠道購買保險產品的消費習慣形成。
大特保CEO周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真正的互聯網保險,應該是保險產品的創新,具有快速的市場反應和產品迭代能力,可以為不同的互聯網場景和服務平臺量身定制保險服務,幫助其吸引用戶和增強用戶粘性。數據挖掘和分析能力,可以使互聯網保險占有市場先機,“一方面可以精準定位用戶需求,主動去對接用戶,提高產品和用戶的匹配度,實現保險的個性化定制;另一方面,數據積累和分析可以提高保險精算的準確度,使保費和保額達到理想的平衡,將保險下沉至普通大眾。”
慧擇網CEO馬存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首先我們要認清創新的價值,當過多的“創新”保險產品只是簡單復制,更換一個噱頭與合作平臺,“換湯不換藥”是否還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呢?答案未必。消費者也會“審美疲勞”。對于僅靠一時博取眼球的保險“創新”,究竟其生命力能有多長?能為企業發展壯大帶來多大實質意義?這值得我們深思。”
馬存軍認為,基于大數據的積累,更快速清晰地洞察用戶的需求,為保險公司研發產品提供創新方向。他還指出,“保險產品交易數據的累積,可以有效地通過大數據實現客戶畫像,為保險公司提供更為全面的風險規避方式。”
所謂用大數據推動創新的優勢,還體現在增強互聯網保險的風險把控能力。眾安保險CEO陳勁在12日的互聯網金融創新與風險防范論壇上指出,風險的核心就是定價。以健康險產品為例,對于有潛在風險的人要按照潛在風險來設計,識別風險并能夠有效覆蓋,是互聯網健康險產品能夠擺脫虧損境地的關鍵所在。
監管引導規范行業發展
對于互聯網保險監管趨嚴,周磊認為:“互聯網保險作為新生事物,在經歷爆發增長的同時,由于其本身高風險性,必須由監管部門進行立法和監督管理,互聯網保險的專項整治,可以是設立門檻,淘汰一部分不合規的產品和經營行為,規范和引導整個行業的長期發展,最重要的是保護投保人的權益。”
周磊指出,風險控制是保險的核心。“對于保險機構來說,首先要有合法的經營牌照,在國家監管部門規定的范圍內經營并接受監督。其次,企業對保險產品風險計算和把控的能力,傳統的保險公司經過很長時間的產品開發和銷售,積累了大量的用戶數據來作為其新產品研發的支持。互聯網保險大大縮小了數據獲取和分析的時間,風險計算能力達到幾何級增長,為產品研發和快速迭代提供服務,主動去對接用戶的需求。最后,互聯網金融或保險,必須由專業人士來做,這也是降低企業和用戶風險的重要因素。”
記者注意到,對于防范風險,互聯網經營者各有招數。如慧擇網不僅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逆選擇風險管控體系,還開發了行業的反欺詐聯盟系統,開放給各家保險公司和平臺使用,只要判斷有逆選擇的客戶都加入到這個系統的黑名單。眾安保險對于每個產品要進行基本的、總量的控制,如對方一定要求做創新,需要交10萬保證金,由雙方共同承擔風險。
展望行業未來,馬存軍認為,在互聯網保險從業機構對互聯網海量大數據技術開發利用之外,平臺閉環服務體驗將成為發展趨勢。專業第三方互聯網保險機構利用平臺的聚合效應,實現保險資源的共享與合理利用,改變保險公司營銷驅動發展的弊病、幫助獨立代理人以多產品資源服務用戶、最終消費者得到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陳勁則認為,互聯網保險殊途同歸,大家都朝著一個方向走——就是利于互聯網技術,讓保險更貼近人的生活,并且讓成本更低、更簡單、更容易為人所接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