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19 22:33:23
6月17日,證監會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6年1~5月發行人主動撤回首發申請、證監會終止審查的17家首發企業名單,以及審核中關注的主要問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這是落實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要求的重要工作舉措。”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記者 王硯丹
6月17日,證監會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6年1~5月發行人主動撤回首發申請、證監會終止審查的17家首發企業名單,以及審核中關注的主要問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這是落實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要求的重要工作舉措。”
證監會:主要關注5方面問題
鄧舸表示,本次公布的17家終止審查公司中,證監會關注的主要問題有5方面:一是部分股東受讓資金來源不清;二是收入利潤與同行業變化不一致且披露理由不充分;三是報告期利潤大幅下降;四是資金往來行為披露不完整;五是數據出現差錯。
在審首發企業主動撤回發行申請,一是發行人、保薦機構在申報時對發行條件的理解把握存在偏差,通過審核溝通意識到自身不符合發行條件;二是雖然申報時符合發行條件,但隨著經營環境的變化,企業不再符合公開發行上市條件;三是隨著市場的發展變化,企業對財務戰略和融資方式作出調整;四是少數企業、保薦機構隱瞞存在影響發行條件的問題,在審核過程中問題逐漸暴露。
鄧舸指出,因上述前三種情況申請終止審查,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和權利。但是,如果企業在申報時,通過掩蓋真實情況等方式企圖蒙混過關,則違反信息披露真實性義務,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因主動撤回申請而終止行政許可審查,并不意味著上述法律責任的豁免。
監管越來越細
事實上,在劉士余主席上任后,對于IPO的監管成為證監會工作的重中之重。IPO審核趨嚴成為行業共識。
如5月20日,發審委否決了南京中油恒燃石油燃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恒燃)、吉林科龍建筑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請。兩天前的5月18日,主板發審委否決了吉林省西點藥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請。
而即使是審核通過的公司,發審委也往往提出諸多問題。如6月17日剛剛過會的深圳市名雕裝飾股份有限公司,發審委提出的主要問題就多達六點,包括要求保薦人核查“發行人自報告期初到目前發生的裝修工程質量爭議、糾紛、投訴、舉報和訴訟、仲裁等事項所涉及的具體情形、解決情況和責任承擔狀況,以及發行人對工程質量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運行情況;結合發行人報告期內跨期項目的一般施工周期、完工進度確認依據的相關內控執行情況的核查,對發行人報告期內是否存在收入跨期確認發表核查意見;進一步說明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的合理性”等。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注意到,部分被否的公司往往敗在細節上。如中油恒燃被發審委關注的問題中,就包括“發行人控股子公司崇禮奧盛天然氣有限公司的太舞旅游度假區燃氣配套工程配套建設項目(以下簡稱崇禮項目)的施工時間為2015年12月1日~27日。2015年實現收入507萬元,毛利率為81.99%,應收賬款余額為0。請保薦代表人進一步說明對崇禮項目的核查情況,并對該項目的收入確認發表核查意見”。從財務報表來看,中油恒燃年收入超過3億元,500萬元的收入不足公司年收入的2%,但仍然引發發審委關注,在市場人士看來,這進一步顯示了監管趨緊的信號。
IPO監管趨嚴成常態
除17家被終止審查的公司外,截至6月16日,上交所11家、中小板4家、創業板11家公司被中止審查,其中,大部分屬于“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包括安信證券保薦的珠海光庫科技、中金公司保薦的廈門億聯網絡技術等。
也有因“發行人主體資格存疑或中介機構執業行為受限,導致審核程序無法進行的”。如信達證券保薦的兩家公司——擬上中小板的四川臺沃農業科技和擬上創業板的深圳市駿達光電均屬于此類。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注意到,今年1月,遼寧振隆IPO涉嫌造假被立案調查,作為其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的信達證券亦受到牽連,收到了證監會立案調查通知,從而間接影響到了信達證券保薦的其他公司。
還有一類情形,屬于“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或其他導致審核工作無法開展”,如申請創業板IPO的安徽皖墾種業、福建賽特新材等。
從證監會的態度來看,未來IPO監管趨嚴將成為常態。正如鄧舸在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為進一步加大行政審批的公開力度,證監會將在本次集中公布的基礎上,建立終止審查企業信息公開長效機制,今后每個季度定期公布一次終止審查企業名單及審核中關注的主要問題等情況,加強對企業和中介機構行為的社會監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