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3-29 18:15:04
短期內上海樓市波動并不大,但接下來市場是否還有再出現“成交量創新高”的可能?
每經編輯 吳若凡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3月28日,網上房地產當天公布的成交數據,讓很多人驚嘆,網簽1158套,成交面積9.2萬方。而今天截至14點前,上海一手房簽約量也有703套,總成交5.57萬平米。但以新房市場的交易情況看,誰都不敢相信,這是上海頒布史上最嚴限購令,并且大幅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后的交易數字。
因為,以上海新政后幾天的新房交易數據看,幾乎和之前沒有大的區別。史上最嚴調控真的有效嗎?
邦爺覺得,至少在短期內,看不出市場會有大的顛覆性變化。那些上海出現房價暴跌的網絡傳言,幾乎可以百分之百認定為謠言。然而,如果時間繼續往后推,上海的新房成交量還會能像現在這樣有很高的單日成交嗎?
▲數據來源:克爾瑞
仍有區域庫存去化要27個月
邦爺夢想穿越到三個月乃至半年以后,把那時的交易數據帶給大家看。雖然,技術上做不到,但是通過分析需求結構,也許可以看出幾個月之后,上海的新房交易會是怎樣的。
能說明房價趨勢的,通常是那些供應集中的地方。因為,只有那些地方才有足夠多的樣本,和足夠全的數據,來佐證房價確實漲或跌。邦爺所經歷的每一輪樓市調控,最先跌價的都是供應集中板塊。
所以,邦爺決定首先分析今年供應會放量的那些區域,接下去的去庫存周期。
克而瑞供的數據顯示,奉賢的南橋和松江的松江新城會是未來24個月時間里,上海供應最集中的地區。前者去年出讓土地的總建筑規模達到150萬平米,后者的供應也在118萬平米。
奉賢3月前27日的平均日成交面積高達5028.88萬平米。但在26、27日,奉賢的日成交量只有2800—3100平米。在3月的前27天,共有7天奉賢的新房成交量在2800—3100平米。
如果調控后,這一日成交量成為常態,那么區域的去庫存壓力就會陡增。僅以去年以來奉賢出讓的土地規劃建筑面積248.42萬平米計算,按照上述日成交,至少要27.6個月才能去化全部庫存。這還不包括目前奉賢在售的28萬多平米新房。
邦爺了解到,奉賢的購買人群中有近兩成非戶籍人員,短期內受政策影響,交易量將會5%~6%的交易量下滑。
相比之下,松江的非戶籍人群構成比例更高,有近四成非戶籍人員購買,如果按照30%被限購來算,則該區域短時間將會有12%左右的交易量下滑。邦爺從中原地產獲得的數據顯示,3月前27天,松江有10天的日成交面積在5000—7000平米。按照,目前松江新房庫存106.7萬平米,以及松江新城、佘山、九亭、泗涇四大板塊出讓的超過200萬平米建筑面積的土地,總庫存將超過300萬平米。去庫存的周期在14.6—20.4個月。
這些數據都反映,調控后上海的遠郊的去化壓力,這些板塊的新房未來在定價上有下調的壓力。
然并卵,開發商沒有降價動力
事實上,除了松江、奉賢等區域外,其他區域在限購令嚴厲實施后,也會面臨成交量逐步下滑,最終導致庫存大面積上升的壓力。
以目前集中供應的青浦為例,在售新房的總面積在80萬平米,加上去年出讓的土地,理論上的庫存可以達到180萬平米。在扣除了3月份成交特殊放量的4、24、25日三天后,日均成交在4700平米,則去化周期在12個月。
預計,短期內四五月份量能會有局部下滑,郊區的下滑回更明顯一點,由于3月初是政策面、基本面、銀行比較寬,延續了市場高熱度的態勢,而進入3月以來,市場普遍認為后續會有調控政策出臺,因此紛紛趕在新政出臺前集中入市,這就造成了量能集中釋放。未來部分樓盤會有二到三成的降幅。
▲3月成交主要區域走勢
中原地產研究總監衛歡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市場信心產生的博弈大于實際限購產生的影響,此外,資金供給、貸款難度比較大,銀行如果折扣上調,又會打壓了一部分信心。但在市場波動之后,有剛性需求的人還是會選擇入市,畢竟上海對于政策的消化能力很強。
而雖然,部分地區去庫存壓力不小,但開發商卻缺乏降價動力。國家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21392億元,雖然同比下降1.0%,但仍處于高位,而上海今年1—2月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499.81億元,增長10.3%。這些都表明,至少在短期內開發商還不差錢。
當然,不會大幅降價的預判,只能是從短期來看。如果,時間延長到半年甚至更久,隨著國家貨幣政策的變化,以及經濟形勢的波動,是否會出現大幅降價就難說了。
【樓市調控征集令】滬深調控:開發商該怎么辦?
上海、深圳等多地出臺樓市調控政策,限制外來人口購房,并提高首付比例。北京更表示,多次離婚者將限制購房,江蘇也出臺限貸政策。一時間,風雨欲來,房地產似乎又要回到2011年樓市調控后市場低迷的那一刻。然而,上個雙休日臨滬、臨滬城市的熱銷,以及部分二線城市的成交火爆,又給行業看到了新的希望。那么,應對一線城市的樓市調控,開發商應該怎么辦?邦地產29日至30日將舉辦線上研討,歡迎各位地產人掃二維碼入群,我們將就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一、 一線市場有無必要在短期內進行價格調整,快速出貨?
二、 被限購的客源,是否可能內部消化,成為臨滬、臨深城市項目的主要目標客群?
三、 商業項目如何抓住機會,快速消化,并有效提價?
四、 公司下一步并購項目,應該重點考慮哪些城市和產品類型?
五、 今年的最佳銷售節點還是在上半年嗎?
編輯:王婷婷 審核:楊羚強 終審:蔡戰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