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16 14:28:09
所謂“雙錄”,是指銀行在銷售理財和代銷保單等金融產品時,同步錄音錄像。“目的是為了解決銷售誤導,防止‘飛單’糾紛的證據問題。”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丹丹
每經記者 朱丹丹
伴隨著近幾年來銀行理財市場的繁榮,各種良莠不齊的產品充斥市場,金融消費者面臨著“飛單”取證難,被銷售誤導等問題。
3月16日,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上表示,2016年底之前,我們要求主要的、有條件的商業銀行要全面推開理財產品“雙錄”。
“‘雙錄’可以加強銀行投資產品的全過程管理,更好地治理銷售誤導問題,也有利于提高消費者的風險意識。“尚福林表示。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上海,廣東,江西等各地銀監局也逐步開始實施“雙錄”,進一步規范銀行理財市場。
2015年12月末,廣東銀監局全轄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1.3萬多個網點已全部實現“雙錄”;同時,2015年前三季度上海銀監局收到銀行理財、代銷業務相關投訴量同比分別下降68.70%和51.03%等等。
全面推開理財產品“雙錄”
所謂“雙錄”,是指銀行在銷售理財和代銷保單等金融產品時,同步錄音錄像。“目的是為了解決銷售誤導,防止‘飛單’糾紛的證據問題。”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3月16日,尚福林表示,為保護消費者權益,今年年底前銀監會要求主要的、有條件的商業銀行要全面推開理財產品“雙錄”。
“‘雙錄’可以加強銀行投資產品的全過程管理,更好地治理銷售誤導問題,也有利于提高消費者的風險意識。”,他還進一步分析指出,“銷售人員按照程序、規定介紹銀行的理財產品,消費者也能夠更清楚地了解產品特性,知曉自己對于該產品享有的權利,應承擔的風險。如果發生糾紛,也有了處理的相應依據。”
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此前也表示,“雙錄”直接解決誤導銷售的根源,將風險管理從靜態變為動態,從事后處置轉向過程管理,對銀行業起到了有效約束作用,提高了監管的針對性和取證的有效性。由于“雙錄”清楚地記錄了員工的行為,令銀行的內部懲處措施更有力有據,也有助于培養良好的銀行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尚福林還明確指出,除部分確實有實施困難的農合機構、村鎮銀行等小型機構外,其他開展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銷售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均應實現自有理財產品與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
“雙錄“試點效果良好
實際上,早在去年6月,銀監會就發出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強化內控,“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要加強技術防控,在營業網點現金區全面實施同步錄音錄像,加快推進銀行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銷售的錄音錄像。
“2015年銀監會已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西等省市開展了‘雙錄’試點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尚福林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3年4月起,上海在全國率先推出理財產品銷售行為錄音錄像同步監控,并在2015年對相關制度進行修訂。
據記者了解,2015年前三季度,上海銀監局收到銀行理財、代銷業務相關投訴量同比分別下降68.70%和51.03%。
廣東銀監局方面人士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自2015年10月1日正式實施“雙錄”以來,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共錄制“雙錄”影音文件25.65萬筆,產品類型覆蓋了廣東銀監局所要求的“雙錄”產品范圍,有效約束了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銷售行為,促進其規范管理,切實防范誤導銷售風險和違規私售風險。
數據還顯示,2015年12月末,廣東銀監局全轄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1.3萬多個網點已全部實現“雙錄”。全轄合計安裝錄音錄像設備21208套,網均設備數1.63套,硬件配備均符合開展高風險理財業務及代銷業務“雙錄”的要求。
此外,日前,河南銀監局更是明確要求全省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確保在2016年4月底前初步建立并實施產品銷售專區管理與銷售“雙錄”制度,錄音錄像范圍必須覆蓋容易發生糾紛的四種業務辦理過程;10月底前則要實現所有自有理財產品與代銷產品專區管理及銷售過程全程錄音錄像。
“實踐證明,‘雙錄’作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實施行為監管的一項重要措施,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創建公正有序的市場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銀行在執行監管制度的同時,還主動挖掘‘雙錄’的附加價值,提升內部管理的效能。”廖岷此前在銀行業例行發布會上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