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6-03-14 18:55:46
今年初,中海地產董事長郝建民曾表示,將開啟大規模兼并重組,重點收購央企資產。收購中信股份地產業務或許只是開始,能否借此進一步做大規模,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每經編輯 白亞靜
每經記者 白亞靜
剛完成龐大的內部重組不久,中海地產又迎來一次更為復雜的并購。這次,它將目光瞄向了同為央企的中信股份。
根據今日雙方的披露信息,并購方案是中海地產拿出10%的股份以及61.5億元資產,換回中信股份的25城項目,土地儲備涉及2400萬平方米,整體交易規模作價310億元。
盡管中海地產還沒有披露要拿出哪部分資產作交換。不過,這顯然不是單向收購,中海地產拿出交換的資產大概率是中信股份更擅長的商業地產。這意味著,這次收購是同行業的央企進行資源交換、兼并重組,符合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房地產去庫存的工作思路。
對于中海地產而言,在中海地產準備收購的資產包中,最大價值在于土地質量。中海地產表示,“主要是看中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土地資源”。根據建筑面積計算,有42%的物業位于珠三角,31%在環渤海,9%位于長三角。
對于中信股份而言,此次并購為之提供了整合旗下地產業務的契機。中信股份下轄中信地產、中信泰富,中信地產以住宅開發為主,中信泰富以商業地產和城市綜合體開發為主,在剝離住宅業務后,中信股份將更加專注于商業地產。
然而,面對這樣一場于雙方均有利的并購案,外資機構卻看法不一。
花旗報告指出,若中海地產收購成功,將有明顯利好作用,增加的土地儲備,可令中海地產在未來3年年均銷售至少增加20%,毛利率約30%至35%,因此將評級設為買入,目標價為32.6元。
瑞信報告雖然沒有降低評級,但卻認為收購案或對中海產生不利影響。它提及的原因有二:一是交易規模大,增加了經營風險;二是擔憂兩間公司員工在磨合上可能產生的問題。
的確,24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何時才能貢獻利潤,關鍵在于整合效率。在整合百億資產背后,還牽扯到運作模式、人員調整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需要時間。此前,中海地產與同系公司中建地產在內部整合時,不僅耗時長達兩年多,還伴隨有人事紛爭、架構改革、高管出走等。
今年初,中海地產董事長郝建民曾表示,將開啟大規模兼并重組,重點收購央企資產。收購中信股份地產業務或許只是開始,能否借此進一步做大規模,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