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2-25 10:01:4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雅玨
每經記者 周雅玨
信托公司最賺錢的是什么?
如果你還以為是傳統信托業務,那么你就大錯特錯了!
近日,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2015年4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讓我們來扒一扒數據背后的故事,看看到底什么是信托公司最賺錢的業務吧!
投資收益同比增8成
近日,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2015年4季度末信托公司數據顯示,2015年末,信托業經營業績再創歷史輝煌,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176.06億元,較2014年末的954.95億元同比增長23.15%。2015年末信托業實現利潤750.59億元,較2014年末的642.30億元增長16.86%。
2015年末,信托行業信托資產規模正式邁入16萬億時代,達16.30萬億元,較2014年末13.9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0%。龐大的資產管理規模帶來的是689.32億元的信托業務收入,占比總收入58.61%。相較2014年末,信托業務收入647.38億元,占比總收入67.79%。
細細分析,靚麗數據背后,卻發現信托公司盈利方向正在悄悄轉變。
信托業傳統業務資產規模雖仍在擴大,但收入占比明顯下滑近十個百分點。而信托公司固有資產投資收益卻成為信托行業整體經營收入增長的新動力。
2015年末,信托行業固有資產規模達到4623.28億元,較2014年末3586.02億元同比增長28.93%。其中,投資類資產規模同比大增36.70%,余額為3265.35億元,占比70.63%。貸款類資產規模同比下降7.77%,為349.36億元。貨幣類資產占比也有所上升。固有資產類別體現了信托公司根據經濟運行新特點帶來的盈利機會及時調整資產配置。
2015年,信托公司固有資產在資本市場的靈活配置為股東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全行業共實現投資收益376.11億元,較2014年末同比增長超過八成,占總收入比例從去年21.41%大幅上升為31.98%。
投資收益超過傳統業務
細看各家信托公司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5年信托公司整體經營業績收益不錯,并不是因為傳統信托業務帶來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而是固有資產投資獲得超額投資收益要“逆天”的節奏。
根據中建投信托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在銀行間市場披露2015年未經審計的經營數據顯示,包括中信信托、重慶信托、中誠信托在內的14家信托公司,固有業務收入占比超過傳統信托業務,即固收業務占總收入比重超過50%。包括上海信托、天津信托內在的18家信托公司固收占總收入比重在30%-50%之間。
而在2014年,這一數據占比超過50%,僅江蘇信托和華潤信托兩家,分別是65.86%和56.22%。
2015年,華潤信托再次刷新固有收入占總收入比例數據達73.88%,名列行業第一。華信信托與國聯信托分別以67.49%和67.09%分列第二、第三名。在固有收入金額上,中信信托以64.80億元位居榜首,華潤信托、平安信托分別以39.09億元、20.40億元緊隨其后。
信托公司投資收益主要是來源是三方面,一是股權投資收益;二是證券投資收益;三是其他投資收益。
雖然,各家信托公司2015年的詳細年報還未正式發布,但從2014年年報不難推斷出,信托公司飛速激增的投資收益主要得益于長期股權投資收益,以及因資本市場走牛獲得的證券投資收益。
根據信托公司歷年年報顯示,長期股權投資明細分為商業銀行、投資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資管公司、保險公司、其他金融企業(包括財務公司、期貨公司、信托業保障基金、租賃公司等)、實業等八類。
以華潤信托為例,該公司固有收入為39.09億元,同比增長75.06%。2014年以22.33億元的固有業務收入摘得桂冠。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得益于旗下持有國信證券25%的股權,為之帶來了14.17億元的收入。隨著2015年證券行業業績的增長,這一股權投資收益繼續擴大。
此外,天津信托持有的天弘基金股權、中誠信托持有的嘉實基金股權、以及其他各家信托公司持有的金融機構股權,相信在2015年資本市場中獲得不錯的收益。
除了長期股權投資收益外,2015年,信托公司明顯加大了資本市場的資產配置力度,直接參與二級市場投資獲取收益。
一位信托公司研究員向記者表示,2015年公司利用固有資產參與二級市場投資的收益頗豐,成功躲過了股市大跌,收益率達到70%。
信托公司參與二級市場的資產配置主要體現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一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般包括戰略投資的股票,以及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資產,包括信托產品投資、資產管理計劃、理財產品、債券等。
從報表上看,包括中融信托、中信信托、重慶信托在內的6家信托公司,截止2015年末,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余額超過10億元。其中,中融信托該項規模為61.52億元,排名行業第一。
自營人員竟才600人
梳理了這么多數據,終于知道固有業務才是信托公司最賺錢的業務!固有業務投資部才是公司最賺錢的核心部門。
翻看歷年年報數據,記者發現,68家信托公司自營人員竟才600人。信托全行業自有資產規模已超過4600億元,相當于人均管理規模近8億元。如果按照376億元的投資收益計算,自營人員創造的人均利潤高達6000萬元。對比信托從業者2015年人均利潤320萬元的而言,高出近20倍。
然而,信托公司固有業務部門人員配置并未與之賺錢效應相匹配。信托公司自營部門往往僅寥寥數人構成,甚至部分信托公司根本無人擔任此重要職務。年報中通常所指的自營業務人員,包含專門或至少主要從事固有資金使用和固有資產管理有關業務的職工。
中建投信托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2年,全行業信托公司自營人員數量為587人,信托業務人員數量幾乎為自營人員的十倍,為5807人。2013年,自營人員下降為581人,此時,信托業務人員已增長至7261人。
自營業務最受重視的信托公司當屬平安信托,近三年來,公司自營業務人員數量一直在100人以上。此外,其余公司在自營業務的人員配備上相差甚遠,十人余團隊已經算較大規模了。
值得關注的是,一向在固有業務上略顯保守的中融信托,自營業務人員從2012年的6人,縮減至2013年的2人,再到2014年居然一個人也沒有了。雖2015年年報詳細數據未披露,但中融信托對固有業務似乎重視度有所提升,固有收入為19.6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5.18%。
隨著信托傳統業務增速逐漸放緩,信托公司將更加重視自有資產在資本市場配置,以獲取超額收益,而與此同時,自營部門應當受重視,相應投資管理人才配置也應更加完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