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2-16 13:07:10
揚中作為一個隸屬鎮江的縣級市,房價只有北京的1/5,人均年收入卻只比北京人少1萬,但這里的房子還是賣不動...
每經編輯 王浩也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回鄉篇II(回顧《回鄉篇I——為什么寧要上海一張床,不要三四線城市一套房?》)
正月初八,邦爺被叔叔請去喝喬遷酒,因為他2015年年底買了套房子,現在已經可以住了。
說起這套房,139.9㎡,100萬,算下來一平米賣七千多一點。這樣的價格放在北上廣,恐怕是搶瘋的節奏。
但畢竟叔叔居住的城市是江蘇省揚中市,一個隸屬鎮江的縣級市,三百多平方千米才住著不到35萬人。
不過,宴席上叔叔的一番話,可是刷新了邦爺的認知。不要以為這是揚中的房子,所以才那么便宜。七千多一平已經是下降之后的價格了,前幾年的房價可遠遠不止這個數。
邦爺在揚中市統計局官網上也看到,2015年全市商品房銷售平均價格達6106元/平方米,同比呈現下跌趨勢,其中住宅銷售均價為5707元/平方米。
房價為什么會跌呢?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沒人買啊。揚中統計局數據就顯示,截止2015年12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積達到了28484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長39.2%。其中住宅待售面積為152942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長64.6%;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為101666平方米,同比增長23.9%。
說實話,在三四線城市買房也有它的好處。邦爺的一個2015年剛參加工作的朋友,就已經開始留意各個樓盤,準備入手一套房了。理由很簡單,她現在開車上班需要耗費30多分鐘,她覺得這樣很不方便(但此刻在上海工作的邦爺內心卻是——才30分鐘!!這不就是離公司才三四個地鐵站的距離嗎?!要不要這么方便!)。重點是,雖然才剛畢業,但在揚中買套房難度不高,“首付是家里先幫忙出,之后的房貸每個月能通過公積金消化一點兒,買房壓力也不大。”
更重要的是,當邦爺看到另一組不明覺厲的數據時就更覺得,這不!科!學!啊~
因為2015年揚中市生產總值475.8億元,同比增長10.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32728元,同比增長8.4%。其中,城鎮42406.8元,同比增長8.1%,農村21885.5元,同比增長9%。
再來看一組北京的數據:2015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58元,同比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59元,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9元,增長9%。
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揚中只比北京少10453元,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則反超北京市。
這至少說明一個問題,揚中的人民們,你們買買買的實力應該是杠杠滴呀!
但為什么買房卻不給力呢?
這跟人口有很大關系。據統計,2015年揚中市遷入人口為1614人,遷出人口為2902人,完完全全的一個凈流出城市。
舉個例子,邦爺的一個高中同學原本是打算在家鄉買房的,結果最后選擇留在了南京便在南京買房了。原因很簡單,“揚中確實很適合生活,但工作機會太少了。父母在家鄉已經有房子的,多半會把積蓄拿出來幫我們在工作的城市買一套房。即使以后有變,大城市的房子保值升值能力也更強。這樣,現在大家出去的越來越多,回來的越來越少。”
在老家買了房子的同學則感嘆說,房價跌房子就越來越難賺。幾年前的一個小區,到現在還有好多房子沒賣出去呢,現在就算跌了也沒見多多少人買,更別說賺錢了。
在大城市買房當然有好處,也是大多數人更愿意選擇的選項。2015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樓市利好政策,一二線城市在這些政策的刺激下樓市逐漸呈現復蘇的態勢,但不少三四線城市卻還走在去庫存的漫漫征程上。邦爺老家恐怕2016年就還要在去庫存的泥潭里掙扎。邦爺深刻感覺,對于一些潛力有限的三四線城市,要解決樓市庫存的問題,還是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想辦法留住人才、引進人才啊。
編輯:王婷婷 審核:楊羚強 終審:蔡戰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