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2-03 01:05:43
根據環保部要求,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必須在2016年底前分三批全部脫鉤,全面退出建設項目環評技術服務市場。針對2016年脫鉤工作,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程立峰表示,對進展緩慢的地區予以督辦,對符合脫鉤條件的機構盡快辦理相關手續,對逾期未完成脫鉤的機構,一律注銷環評資質。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2月2日,環保部公布中央第三巡視組反饋意見后近一年時間的“紅頂中介”脫鉤情況。
環保部介紹,環保部直屬單位8家建設項目環評機構已率先于2015年底全部完成與環保系統脫鉤,地方環保系統目前已有140家環評機構提前完成脫鉤。
根據環保部要求,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必須在2016年底前分三批全部脫鉤,全面退出建設項目環評技術服務市場。針對2016年脫鉤工作,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程立峰表示,對進展緩慢的地區予以督辦,對符合脫鉤條件的機構盡快辦理相關手續,對逾期未完成脫鉤的機構,一律注銷環評資質。
對此,有知情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基本上已完成了一半的環評“紅頂中介”脫鉤任務,效率和速度還是很快的。
部長承諾 直屬環評機構脫鉤兌現
2014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中央第三巡視組對環保部開展了專項巡視。2015年2月9日,巡視組反饋了專項巡視意見。環評技術服務市場“紅頂中介”現象突出,容易產生利益沖突和不當利益輸送,成為中央第三巡視組通報的環保部問題之一。
對于環保部新領導班子而言,環評機構“紅頂中介”問題成為環保改革工作的重點之一。
2015年全國兩會的記者會上,面對媒體的提問,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強調,決不允許“卡著審批吃環保、戴著紅頂賺黑錢”,并承諾:“環保部所屬事業單位的8個環評機構,今年率先全部從環保部脫離,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脫離,逾期不脫離的,一律取消環評資質。”
經過近一年的環評市場改革,“紅頂中介”脫鉤成績到底如何?
環保部通報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進展情況時介紹,環保部直屬單位8家建設項目環評機構已率先于2015年底全部完成與環保系統脫鉤,地方環保系統目前已有140家環評機構提前完成脫鉤,徹底退出建設項目環評技術服務市場。
環保部稱,兌現了陳吉寧部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代表環境保護部向社會作出的鄭重承諾。
據了解,環保部直屬單位8家環評機構脫鉤中,環保部南京所下屬的南京國環公司、中日中心下屬的國寰天地公司、中國環科院下屬的中環國宏公司、中華環保聯合會下屬的中環聯公司、機關服務中心下屬的中晟公司等5家機構以職工自然人出資設立公司的形式徹底脫鉤;華南所、對外合作中心下屬的中綠實業有限公司2家機構注銷資質;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參股的中科尚公司通過股權和人員全部撤出完成脫鉤。
今年底前 省級以下機構完成脫鉤
為解決建設項目環評“紅頂中介”現象突出問題,2015年3月,環保部印發了《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工作方案》,對環評機構脫鉤改制提出了明確時間表:部直屬單位的8家環評機構率先在2015年12月31日前脫鉤,省級及以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分兩批分別在2016年6月30日、12月31日前全部脫鉤。除環保部直屬單位8家環評機構脫鉤工作按期完成外,地方環保部門脫鉤工作總體進展順利,已提前完成脫鉤140家機構。
其中,以職工自然人出資設立公司或移交國資委及其下屬企業等形式脫鉤的53家,取消、注銷資質的87家。其中省級環保系統環評機構完成脫鉤11家,市縣級環保系統環評機構完成脫鉤129家。
然而,今年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任務仍然十分繁重,程立峰強調,為確保年內分兩批全部按期完成,環保部將加強對地方環保部門環評機構脫鉤工作的指導,動態掌握各地脫鉤進展,對進展緩慢的地區予以督辦,對符合脫鉤條件的機構盡快辦理相關手續,對逾期未完成脫鉤的機構,一律注銷環評資質。同時,脫鉤工作相關信息向社會公布,接受公眾監督。
對此,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主任向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從環保部的角度看,完成今年的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任務難度不大,壓力都在地方環保部門身上。
現在這些環評機構續證都是到今年的6月30日,到期續不了證就自動作廢。向春稱,在接下來的環評機構脫鉤工作中,關鍵是看地方環保部門有沒有好的辦法把“盤子”接出去。
脫鉤時間將分三批進行
◎進度:2016年底前分三批全部脫鉤。目前除環保部直屬單位8家環評機構脫鉤工作按期完成外,地方環保部門已提前完成脫鉤140家機構。
◎處理:對脫鉤工作進展緩慢的地區予以督辦,對符合脫鉤條件的機構盡快辦理相關手續,對逾期未完成脫鉤的機構,一律注銷環評資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