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21 00:39:0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志福
◎每經記者 王志福
近日,康達爾(000048,SZ)與京基集團的“披露門”戰況有了新進展。
康達爾1月16日發布的公告顯示,林志、京基集團和王東河送達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進一步提高,由29.68%提升至29.74%,逼近康達爾第一大股東深圳市華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動人的合計持股31.66%,相差不到2%。
康達爾在公告中表示了不滿: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披露擁有權益的股份變動達到法定比例的日期和數額,無法判斷其信息披露的及時性;信息披露義務人在本次《詳式權益變動報告》仍未披露12名自然人股東的有關信息,信息披露義務人包括投資者及其一致行動人。
京基集團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函表示,京基集團在購買康達爾股票期間均根據相關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的義務;此外,12名自然人股東的相關信息已經先后兩次披露。
此外,京基集團方面還表示,作為一家以都市農業為戰略核心主業的企業,康達爾土地開發能力一般,若由有經驗的房地產開發商對其土地資源進行開發,將給中小股東帶來良好收益和增值空間。但相較于康達爾的土地資源,京基對康達爾都市農業這一塊更為看重。
針對京基的相關說法,康達爾董秘胡琴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堪比“萬寶之爭”
時間回到2015年9月,康達爾宣布停牌重組的時機與京基不無關系。2015年9月7日,一致行動人京基集團、林志、王東河公告《權益變動報告》顯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康達爾24.74%的股票,與華超投資的28.54%相差無幾。
康達爾和京基集團的“撕扯”逐漸升級。2015年12月1日,康達爾在公告中強硬要求京基退股,指其涉嫌違法。12月8日康達爾宣布取消重組策劃,股票復牌。
2016年元旦期間,兩家的爭執被深交所關注,康達爾、京基在1月6日均回應稱己方無錯,康達爾還表示已向監管部門舉報京基集團涉嫌內幕交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康達爾對深交所的回函中,表態火藥味十足:“京基集團在未向我司提供可供披露的權益變動報告的情形下,反而指責我司不配合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并擅自聯系指定信息披露媒體有選擇性地上網披露相關材料,是否屬于私下提前透露或者泄露未公開重大信息的情形、是否屬于操縱股價?”
2016年1月16日,康達爾又指出京基集團在信批方面的瑕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關于林志之外的“12名自然人”未按要求披露信息。康達爾曾于2015年12月21日向京基、林志以及12名自然人發出《問詢函》,要求澄清媒體報道的“12名自然人股東為京基旗下企業員工”的傳聞。
對此,京基集團在給記者的回函中表示,京基集團、林志及王東河作為一致行動人于2015年12月31日披露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更新稿)中,已經對林志控制的其余12人賬戶名義持有人的相關信息進行了披露,在2016年1月5日的《關于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回復的公告》中也再次披露。
此外,京基集團內部人士近日曾對深圳本地媒體《深圳商報》表示,京基并不像外界想的那么復雜,和康達爾之間并非如“萬寶之爭”。如果京基有預謀,就不會到2015年才建倉,該人士還說。
對于京基集團有關表態,康達爾董秘胡琴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對京基方面的表態尚未仔細研究,一切都以公司公告為準。
京基看中康達爾土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康達爾與京基集團開始“撕扯”后,有觀點認為京基集團和林志等“圍獵”康達爾股權,直指大股東地位,是看中了康達爾在深圳本地的土地資源。
雖然康達爾被歸為農業概念股,但如今其業務已涉及房地產、農業、公用事業等多領域。其2015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2.32億元,同比增長68.55%,實現凈利潤1.44億元,同比增長2489.12%,其中房地產業務貢獻了主要收入和利潤。
中信建投曾指出,康達爾在深圳西鄉的“山海上城”項目拿地成本極低,將為康達爾帶來巨大盈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康達爾于2011年與深圳市政府簽訂收地補償協議書,深圳市征收康達爾在深圳坪山的兩宗地,作為補償,康達爾不僅獲得約8億元補償款,還獲得深圳市寶安區西鄉、沙井兩宗商住地的自行開發權。
據媒體報道,康達爾當時曾估計,西鄉和沙井兩個項目總建筑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總銷售面積超過90萬平方米。業內估測,兩個項目將為康達爾帶來超過200億元潛在利潤。
對待“京基看中康達爾土地資源”的說法,京基集團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做出回應,其表示,相對于康達爾的土地資源,京基更看重康達爾的“都市農業”。京基集團在房地產行業利潤率回歸常態、企業發展到成熟階段的背景下,正在探索新的產業升級模式。京基認為,康達爾這個平臺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和利潤空間,對于康達爾的都市農業業務,京基有較大的興趣。在渠道建設、互聯網平臺搭建、客戶服務等方面,京基有自己的優勢。
京基集團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排除未來繼續增持康達爾股份的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