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28 00:34:47
今年三季度,信托行業資產管理規模持續超過15萬億,坐穩金融第二分支交椅。但盛況之下,各項增速也延續了上季度的放緩趨勢。人們開始擔心,近年來一直疾馳飛奔的信托行業也許正在遭遇瓶頸,對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也在減弱。
一個與信托行業下行預言截然相反的真實現象是——信托公司的人才需求卻在不斷上升。英才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金融行業用人需求較去年穩步攀升,今年前5月各月人才需求同比漲幅為25%~45%。信托各月人才需求漲幅與金融業整體走勢一致,但漲幅更為明顯,為25%~50%,其中3月、4月分別同比增長50%,6月上旬則同比增長31%。
來自北京一家信托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公司員工人數呈增長趨勢,人才持續凈流入。同時,多家信托公司表示,人才招聘主要動力來自公司發展和業務轉型的需求。“加強風控、提高主動管理能力、開展新業務模式,這都需要人才的支持。”一位信托公司高管表示。
在金融機構之中,總人數最多的是銀行,平均員工人數最多的是保險,人均利潤最高的是信托。信托全行業開業的68家信托公司,從業總人數僅1.4萬人,平均員工每家約200人,然而人均創造利潤卻達到300萬元。一位信托從業人員分析,信托公司的資管類型從“被動”逐步向“主動”發展,這就決定了原來的人才結構也會發展變化。
以擁有最龐大信托團隊的中融信托為例,今年的人才戰略就發生了不小改變。2014年,中融信托提出了最新的“3~5年規劃”,將私募投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視為新的“三駕馬車”,用以迎合市場及高凈值人群投資需求的變化。
其中,針對財富管理板塊轉型業務需要,2014年初公司成立了中融財富中心、中融財富運營支持中心和家族信托辦公室,并積極從銀行、證券、基金、信托等機構引進大量優秀財富管理人才,其中財富管理板塊員工增長最快。作為中融信托唯一的直銷平臺,中融財富中心目前已經覆蓋近40個直銷網點。
在資產管理板塊,2014年至今,公司已累計注冊成立多家另類資產管理子公司,分別從國內外各類資產管理機構招聘優秀高級專業資產管理人員數十名。
此外,在私募投行板塊上,公司成立資本市場事業部,改組了部分信托業務部門組建了上海業務總部、深圳業務總部。各事業部先后引薦各類高級優秀投行人才40余人,先后組建了多支資本市場業務投行+投資團隊。
在2014年末中融信托的員工年齡分布圖中,有一項數據十分有趣——年齡在30~39歲階段的員工占比同比從39.32%上升至41.32%。這一人群普遍從業經歷為5~15年,專業技能相對豐富,是金融市場上的中堅力量。
一方面從成熟市場上招攬中高級金融人才,一方面中融信托持續開展“金才計劃”,通過校園招聘吸納優秀青年人才作為儲備人才進行培養。作為國內第一家進入校園、規模性開展校園招聘的信托公司,在過去5年時間里,中融信托前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國內高校開展校園宣講和各類交流活動,吸納優秀畢業生400余人。經過3~5年的系統培養,這些新鮮血液已經逐漸成為公司的新晉人才,為行業帶來了活力。
“有人來有人往很正常,如果一個行業停止了人才流動,那就是這個行業已經失去了活力和想象空間。如果這種流動加快,那就證明整個行業對人才的定義發生了變化。”一位信托行業的觀察人士認為,信托公司正在尋找新的增長點,那么引進新人才也勢在必行。
而對于很多信托人來說,機遇也與挑戰并存。如何快速適應市場變化,不僅是信托公司的課題,也是行業內每個人的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