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9 23:22:55
“成都創業、創業都成”,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經濟高地的成都正在掀起一場創新創業的盛會。11月9日,為期3天的2015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暨第十屆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在成都開幕,這也是全國首個全球性創新創業交易會。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馮彪
成都啟動首個全球“雙創”盛宴 專家紛紛點贊
每經實習記者 馮彪
“成都創業、創業都成”,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經濟高地的成都正在掀起一場創新創業的盛會。11月9日,為期3天的2015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暨第十屆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在成都開幕,這也是全國首個全球性創新創業交易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本次“全球性、高端化和全要素”的創業創新盛會吸引了150余家歐洲企業,美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等30個國家的政府部門、機構和企業代表,以及國際國內一大批知名高等院校、創新型孵化器、創業園區、投資機構、創業企業的代表。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記者說:“政府搭建交流對接平臺,有助于吸引創新創業企業聚集,發揮企業聚集效益,這對國內‘雙創’也有示范作用。”
38項政策表達成都誠意
在我國經濟換擋升級的“新常態”背景下,中央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日公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稿,也將創新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在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看來,現在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開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激活創新活力、增強經濟內生動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
“‘雙創’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吃得飽’,二是‘吃得好’。”白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說,“‘吃得飽’就是說通過鼓勵創業來增加就業機會。在我國經濟形勢下行、傳統行業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創業正成為增加就業的重要新渠道。‘吃得好’是就創新而言,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就是要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讓創新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已有38項政策文件向創業者們傳達成都的誠意。《成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2015~2025年)》、《關于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成都市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一系列政策紅利為“雙創”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室副主任賀俊對記者分析,中小微企業一般具有體制靈活、創新能力強的特點,但是產業化的能力相對不足,也就是說中小微企業可能有了“好點子”,但是很難批量生產以及建立完善的銷售渠道。基于此,賀俊認為在企業初創階段,需要政府的扶持,這也是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
從成都支持“雙創”的系列舉措來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滿傳表示:“成都的做法一方面體現了政府在做簡政放權的減法,為‘雙創’提供較為寬松的環境;另一方面則體現了政府在做提供服務的加法。”
在王滿傳看來,本次成都舉辦的“創交會”,為企業提供了交流對接平臺,體現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在交易會上,企業供需信息聚集、發展理念交流碰撞,將有助于形成融合、開放的創業環境。
成都入圍全國“3+2”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全國首屆以創業創新為主題的交易會,本次成都盛會吸引了國際國內眾多企業和政府機構參與,還包括知名高等院校、創新型孵化器、創業園區和投資機構等。
據成都市副市長茍正禮介紹,“創交會”將實現宏觀政策、創業團隊和項目、風險資本、孵化載體等創新創業全鏈條資源要素的大匯聚,突出創新創業交易會的整體性和全面性,推動全球創新創業資源要素在成都實現融合流通。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吳金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雙創’需要有一條完善的、多方參與的商業生態鏈。成都的‘創交會’吸引了國際國內各類創新創業主體,為創業者提供了寬闊的交流交易平臺,有利于這條商業鏈的完善成熟。”
在眾多創新創業城市排行榜中,成都更是名列前茅。今年5月,清科集團發布報告稱,國內創新創業已形成北京、上海、深圳加武漢、成都的“3+2”格局;今年7月,阿里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發布報告,提出“中國硅谷”將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六大創新創業城市;今年8月,《財富》雜志(中文版)將成都評為“2015中國十大創業城市”。
在白明看來,成都正在成為創新創業的高地。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作為西部內陸城市的成都,之所以能夠受一大批創新創業企業的青睞,一方面因為成都有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電子、信息產業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另一方面,與北上廣等城市相比,成都的要素成本是很低的,這對初創企業來說也頗有吸引力。”
今年初,成都市政府提出包括成都、重慶、西安、昆明在內的菱形經濟圈戰略。吳金希分析,成都的地理位置正好能夠連接南北方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成都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后發優勢也將越來越明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