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2 01:30:11
前所未有的低息周期與寬松周期,會在一定程度上將個人與家庭的紅利轉讓給政府與企業。未來投資回報率還可能進一步下降,多種資產配置是不二選擇。
每經編輯 葉檀
今年中國投資者學會了一個新詞:資產配置荒。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投資回報率越來越低,風險越來越高,有錢也不知道該投資到什么地方。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將進入一個高風險低回報的投資時代呢?
實際上,不僅存款利率下降,其他投資回報也在下降。根據第一網貸的數據,10月中國P2P網貸的平均綜合年利率再次低于12%,剔除各類獎勵的合同借貸平均年利率為10.71%。
不僅回報率下降,風險還在上升。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9個月已經有677家P2P平臺“跑路”,這意味著每天都有2到3家P2P平臺“跑路”。10月31日,央行研究所課題調研組發布的《2015中國網貸運營模式調研報告》提示,以P2P網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已被公認為行業進一步發展亟待解決的難題。
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一度被公認為低風險產品,收益率也呈逐級遞減之勢,收益區間在4%到5%的產品發行量增多,占比六成。
據統計,從2014年1月的5.76%到2015年9月的4.49%,不到兩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月平均預期收益率下降了1.27個百分點,降幅達22%。今年三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和平均預期收益率同時下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創近3年季內最大跌幅。三季度有233款理財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多數銀行新發行產品隨著存款利率的下降而下降。銀行保本4%低收益產品被一搶而空,投資者正在被動而悲哀地逐漸適應低收益類產品。
作為資產配置的大類,股市與房地產最受關注,股市動蕩雖然已經過去,波動仍未停歇。房地產大趨勢看好,但不同地域分化極為嚴重,熱點城市如雨后春筍,但夕陽城市庫存壓頂,黑云一眼看不到頭。
投資回報率下降、或者風險上升是利率下行的必然結果,而利率下行又是地方政府與企業去杠桿的必然結果。
地方政府負債率高,通過債務置換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但不可能一勞永逸,只能用低息債置換高息債,特殊情況下不得不一除了之。余永定先生最近透露,根據國外機構的研究,中國的公司債務水平同樣非常高。
為企業減負的重要辦法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現在大企業發債進入高峰期,原因就是成本下降。
根據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債券型基金的資產凈值規模為4546.67億元,創年內新高,比7月末規模增加482.58億元,增幅達11.87%,3.5%左右5年期債券利率屢見不鮮。海通證券研報顯示,當前10年期國債利率已降至3%以內,根據多維度的資產比價和利差分析,預測2016年10年期國債利率或有望挑戰2.5%。
看看瑞士央行-0.75%、歐洲央行0.2%的活期存款利率,各央行還會繼續寬松,投資者的前景可想而知,很有可能兩三年之后投資回報率只有2%、3%。
前所未有的低息周期與寬松周期,會在一定程度上將個人與家庭的紅利轉讓給政府與企業。未來投資回報率還可能進一步下降,多種資產配置是不二選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