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5-10-28 14:16:07
上市公司三季報透視機構動向,大盤經歷暴跌及長時間橫盤整理后,備受關注的機構調倉路線浮出水面。
上市公司三季報透視機構動向,大盤經歷暴跌及長時間橫盤整理后,備受關注的機構調倉路線浮出水面。
證券時報股市大數據新媒體平臺“數據寶”統計,截至昨日,1118家公司披露三季報,九成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包含由于持股數相同,超過10家機構并列入圍的情況)出現基金、社保、QFII、信托等機構身影。三季度,上證指數從4000點跌至最低2850點,9月份在3000點至3200點運行區間窄幅波動,機構悄然加倉,持股比例由中期的4.37%躍升至5.75%。值得關注的是,361家公司三季度機構家數超過中期,其中,74只個股股價率先回到8月大盤4000點時水平。
7月大盤非理性暴跌后,各方合力出手維穩,以證金、匯金及相關資產管理計劃為代表的國家隊持股動向在三季報中顯現,甚至出現證金系包場前十大流通股東榜的情況。眾多資產管理計劃的入圍,使得部分公司機構家數驟增。例如剛上市即遭遇大盤暴跌的信息發展,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8家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持股數均為33.08萬股。相比之下,中期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為5家機構和5名自然人。10月大盤脫離震蕩區域,展開一輪估值修復行情,該股強勁上揚,累計漲幅逾九成,與8月中旬滬指4000點時相比上漲47.33%。
三季度流通股東名單大換血的紅豆股份,除中信證券、中國銀行-嘉實主題精選混合型基金兩大機構延續了中期的重倉地位外,太平洋證券、中國銀行-南方產業活力股票型基金、建設銀行-南方盛元紅利股票型基金等機構均為新入圍。中期持股數達677.32萬股的農業銀行-富蘭克林國海彈性市值股票型基金等機構退出前十大股東名單。公司股價自7月8日創出調整新低后穩步上揚,最新價超越滬指4000點時近三成。
數據寶統計,機構抱團股二級市場表現給力,5家以上機構持有個股10月以來平均上漲22.73%,遠遠超過上證指數同期12.50%的漲幅。值得關注的是,小市值股受機構青睞,89只個股市值低于50億元。例如,集聚了8家機構的匯中股份市值低于40億元,10月以來上漲四成,股價高于大盤4000點水平。
有別于各類機構扎堆持股,由于投資偏好不同,不同機構投資標的選擇上存在一定差異性。數據顯示,已披露三季報公司中,基金獨門重倉股327只,陽光私募、券商獨家持有股票分別為57只和29只,社保、險資、QFII等機構獨門重倉股均為個位數。目前來看,陽光私募、信托等鐘愛中小市值股,重倉股平均市值分別為60.17億元和51.41億元,基金、社保等機構的獨門重倉股平均市值均超過百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