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6-02 01:14:02
5月30日上午,常州市政府宣布:經過國家、省和市專家論證,常州調整部分行政區劃工作全面啟動。根據時間表,6月底基本完成區劃調整,7月1日起正式按照新的行政區劃和機制運行。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查道坤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江蘇常州
作為長三角重鎮的常州,開始進行大手筆改革。
5月30日上午,常州市政府對外宣布:7月1日起正式按照新的行政區劃和機制運行。
這被認為是常州突破區域發展三大瓶頸的重要措施,將為常州推進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和常州產城融合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中心城區擴圍
5月30日上午,常州市政府宣布:經過國家、省和市專家論證,常州調整部分行政區劃工作全面啟動。根據時間表,6月底基本完成區劃調整,7月1日起正式按照新的行政區劃和機制運行。
具體調整方案是:撤銷常州市武進區和戚墅堰區,設立新的武進區,以原武進區(不含奔牛鎮、鄭陸鎮、鄒區鎮)和戚墅堰區為新設立的武進區行政區域,武進區人民政府駐湖塘鎮延政中大道28號。
同時撤銷縣級金壇市,設立常州市金壇區,以原金壇市為金壇區的行政區域,金壇區人民政府駐西城街道華陽南路88號。將原武進區的奔牛鎮劃歸常州市新北區管轄,將原武進區的鄭陸鎮劃歸常州市天寧區管轄,將原武進區的鄒區鎮劃歸常州市鐘樓區管轄。
而在撤銷戚墅堰區的同時,將戚墅堰經濟開發區更名為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成為正處級規格。常州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作為常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委托新的武進區管理,新的武進區所屬戚墅堰、丁堰、潞城三個街道和橫山橋、橫林、遙觀三鎮委托常州經開區管理。
常州上一次區劃調整是2002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現有的區域已經明顯制約了常州推進融合發展、加速轉型發展的需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常州官方獲取的文件顯示,常州此次區劃調整,突破了以下三大瓶頸:一是常州中心城區空間有限,產業集聚效應難以形成;二是金壇地區融入常州主城區存在體制障礙,常州、金壇一體化發展受制約;三是市轄區規模差異大,資源要素分布不合理。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區域的瓶頸會越來越明顯,也將阻礙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打破這些瓶頸,保持經濟良好發展,只有進行區劃調整。”南京財經大學教授張健說。
促進“常金一體化”
在常州官方看來,此次進行區劃調整,有利于增強常州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常州、金壇一體化發展。
其中,將金壇撤縣設區,有利于拓展常州中心城市發展空間,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常州中心城市集聚、輻射和帶動能力;有利于消除金壇與常州主城區的政策壁壘,促進常州市區產業、人才、資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資源等向金壇轉移、延伸和覆蓋,增強金壇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有利于常州加快以城帶鄉、以工促農步伐,促進金壇社會保障等逐步與常州主城區接軌,推動常州、金壇一體化發展,使金壇人民更好地分享常州中心城區改革發展成果。
同時,將戚墅堰區與武進區合并,并將武進區奔牛鎮劃歸新北區、鄭陸鎮劃歸天寧區、鄒區鎮劃歸鐘樓區,有利于常州市整合資源要素,調優產業布局,加快軌道交通、航空產業、現代物流、高端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和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常州特色產業鏈,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根據江蘇省委、省政府部署,常州市正在圍繞打造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積極推進產城融合綜合改革試點。
在常州官方看來,此次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為常州推進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和常州產城融合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制造業基地的常州,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城市發展區域瓶頸需要突破,進行區縣合并,有利于打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區域行政壁壘。”張健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