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6 01:18:0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貫徹中發[2015]9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確定在深圳市、內蒙古西部率先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將安徽、湖北、寧夏、云南列入先期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
在此輪電價改革中,基本思路即是“放開兩頭,管住中間”。也就是說,公布獨立的輸配電價,而在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上,逐步引入競爭機制實現市場化。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居民用電價格受交叉補貼,本就低于發電成本,并不是此次改革的重點,因而居民用電價格將不會受到本輪改革影響。
今年1月1日起,深圳市正式成為全國首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城市。根據《深圳市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深圳市輸配電價“管住中間”做法為實行事前監管,按成本加收益的管制方式確定,總收入的核定方法為“準許收入=準許成本+準許收益+稅金”。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官方力推的輸配電價格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打破購售電價格差這一電網既有的收入模式。深圳試點過程中,電網的收入由官方以“成本加合理利潤”的方式確定下來,這意味著未來電力的“過路費”將被從黑箱中拉出,直接寫上紙面。
改革紅利立刻顯現,深圳市改革輸配電價改革直接導致其首個監管周期(2015至2017年)電網輸配電價水平比2014年的每千瓦時0.1558元下降1分多錢。
《通知》確定,在深圳、內蒙古之后,安徽、湖北、寧夏、云南為第三批先期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按“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單獨核定輸配電價。
這意味著,輸配電價改革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擴容,總收入監管將成為未來國家對電網企業的主要監管方式。對于百姓們關心的居民用電價格,韓曉平表示,并不在此輪改革之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