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0 01:23:57
上周四,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棄歐元兌瑞朗匯價下限政策,立即引發外匯市場劇烈動蕩。瑞士央行緣何選擇此時突然出手,這一事件對全球外匯市場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上周四(1月15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棄實行3年之久的歐元兌瑞朗匯價下限政策。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外匯市場劇烈動蕩。那么,瑞士央行緣何選擇此時突然出手?瑞郎“黑天鵝”事件對全球外匯市場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全球主要央行2015年的貨幣政策會否由此生變?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1月15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棄實行3年之久的歐元兌瑞朗匯價下限,讓外匯市場震蕩不已。而經歷過瑞郎暴漲、交易商爆倉等喧囂之后,市場焦點又重新回到了該事件的核心誘發因素:1月22日(本周四)歐央行可能推行大規模QE政策。
有分析師稱,隨著未來歐央行寬松政策的持續,瑞士央行選擇提前放棄匯率下限,避免了貨幣政策的被動擴張。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郝大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歐元區2014年12月的通脹率已經出現負增長,因此歐洲央行推行QE的步伐將會加快。”齊魯證券研究所宏觀分析師劉啟元也稱,歐盟法院已認定了歐央行購買政府債券的合法性,這可能是QE將要開啟的一個信號。另外,新興市場國家中存在過多貶值壓力的貨幣可能是下一個“黑天鵝”。
歐版QE預期加強/
1月15日,瑞士央行宣布,放棄維持歐元兌瑞郎1.20的匯率下限;將活期存款利率從-0.5%降至-0.75%,將3個月期Libor(倫敦同業拆借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0.25%。
上述政策發布后,歐元兌美元創下近十一年新低。本次事件遠超預期之處在于,就在2014年12月18日瑞士央行還重申將堅守1.2的匯兌下限,但僅3周之隔便宣布放棄該下限。
市場人士分析,瑞士央行突然放棄該下限的核心觸發因素,是市場對本周四歐央行推行大規模QE的預期較強,維持1.20底線的成本和壓力較大。與此同時,在歐元兌美元持續貶值的格局下,維持一個“近似固定匯率”必然使瑞郎兌美元也持續大幅貶值,在美聯儲加息預期下,資金流出壓力明顯加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蒙代爾三角”理論決定了,一個國家若想允許資本流動,又要求擁有獨立的貨幣政策,那么就難以保持固定匯率,因此瑞士央行早晚要放棄聯系匯率。與此同時,“隨著未來歐央行寬松政策的持續,瑞士央行選擇提前放棄匯兌下限,也避免了貨幣政策的被動擴張。”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央行此舉讓多數分析人士對歐版QE本周出臺的預期加強。路透社近日公布的一份最新的對50多名經濟學家的一項調查顯示,歐洲央行會實施QE政策的可能性為90%。記者在對國內券商分析師的采訪中也得到了近乎一致的言論。
專家:產油國貨幣或大貶/
郝大明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種種跡象表明,歐盟在本周四的會議上推出購債計劃的可能性極大。“從基本面而言,歐元區2014年12月的通脹率降至-0.2%,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此外,歐元區經濟增長持續低迷,通縮壓力加之經濟乏力是QE盡快推出的重要理由。”郝大明表示。
劉啟元也告訴記者:“歐盟法院已于1月14日認定了歐央行購買政府債券的合法性,我們認為這可能是QE將要開啟的一個信號,也可能是QE最先推行的計劃。不過,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對ABS和MBS的購買計劃,規模越大越好,目前我們預期(歐央行購買)規??赡苤辽贋?萬億歐元。”
劉啟元同時指出,“由于美元指數繼續走強,新興市場國家資金外流的壓力加大,由于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復蘇都不夠穩固,匯率貶值壓力將會顯著增加,部分國家存在匯率大幅貶值的風險,地緣政治及國內政治可能是催化劑。”目前來看,新興市場國家中存在過多貶值壓力的貨幣可能是下一只“黑天鵝”,比如俄羅斯盧布。
郝大明也表示,隨著油價的持續下跌,主要產油國由于經濟增長壓力大,貨幣或陷入大幅貶值境地。同時,由于采取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人民幣也面臨潛在的貶值風險,但貶值幅度不會太大。
劉啟元指出,“瑞郎升值是由于瑞士央行無法承受獨自干預匯市的后果。在當前全球對沖基金力量如此巨大的背景下,很難想象一家央行可以獨自決定匯率走向。匯率是一國經濟基本面的反映,任何妄圖阻止匯率定價市場化的努力從稍長一點的時間看都是不能成功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