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6 01:41:4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孫衛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孫衛濤 發自北京
寬帶接入市場正式向民間資本開放。
昨日(12月25日),工信部正式發布 《關于向民間資本開放寬帶接入市場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鼓勵民間資本以建設寬帶接入網業務所需基礎設施、與基礎企業開展合作并分享收益、租用基礎電信企業接入網絡資源等多種模式進入寬帶接入市場,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選擇更好服務。
業內人士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工信部允許民企進入寬帶市場目的是,利用民企的資本和經營優勢,有效解決基礎運營商在“最后一公里”接入難的問題,以進一步推動“寬帶中國”的戰略部署。通過市場競爭模式打破資源壟斷,進一步降低寬帶資費。
首批16城市試點/
根據《通告》,民間資本可以通過多種模式進入寬帶接入市場,參與建設寬帶接入網業務所需的基礎設施,并以自有品牌為用戶提供寬帶上網服務。
同時,鼓勵擁有因特網接入服務業務(ISP)經營許可證的民營企業,從基礎電信企業租用接入網絡資源,以自有品牌為用戶提供寬帶上網服務。
根據試點方案,民營企業認繳注冊資本最低限額須達2000萬元,企業技術負責人應當有8年以上寬帶網絡建設和運營管理經驗。
據了解,工信部首批了太原、沈陽、哈爾濱、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廈門、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重慶以及成都等16個城市,試點時間3年,以后根據試點情況適時擴大試點范圍。
實際上,在寬帶網絡“最后一公里”開放之前,國內市場除了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鐵通以及今年剛獲得固網牌照的中國移動之外,還有鵬博士、長城寬帶和寬帶通等民營寬帶服務商。
那么,這次開放與之前有什么區別呢?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試點方案,試點企業可以按照光纖到戶國家標準要求和共建共享的原則,可以建設從用戶端到網絡接入服務器范圍內的全部或者部分有線通信設施,可以開展網絡元素出租、出售。
通信行業專家陳志剛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以前鵬博士、長城寬帶等企業只能從基礎運營商已經鋪設好的最后一公里網絡上接線,而現在則可以直接從城域網拉寬帶線進行經營。
將可提供差異化服務/
今年8月,工信部官網曾報道,黑龍江省通信管理局推進民間資本進入電信業,自2013年10月已確認44家實力強、信譽好的民營通信建設企業開展駐地網試驗業務,引進民資參與駐地網建設和改造的總金額達1.3億元。
投資建設的重點方向是,引入第三方企業對于基礎運營商原有的AD銅纜接入升級改造成為FTTH光纖接入,并負責后期的維護工作,而基礎電信企業與第三方企業按比例進行收入分成。
一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主要是為了解決“寬帶中國”融資困難,目前大部分寬帶網絡都在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手里,但是因為明年這兩家運營商的投資都將向4G網絡建設投資,所以不可能拿出更多資金投向寬帶網絡,因此基礎運營商讓民營企業以“湊份子”的形式參與光纖到戶建設之中,采取分成的方式獲取收益。
工信部數據顯示,在全國2億左右固定寬帶接入用戶中,中國電信寬帶用戶公開數據為1.0617億戶,中國聯通為6874.2萬戶,由此可見,中國移動、歌華有線、寬帶通、長城寬帶等用戶僅3000多萬。除去中國移動,民營企業寬帶接入只占據不到10%的市場份額。
鵬博士副總裁張光劍表示,開放之后等于鵬博士又多了一項業務,除了向消費者提供寬帶服務之外,還可以向有需要的企業甚至同行企業出售和轉租寬帶網絡,針對不同的需求提供進行差異化服務。
例如,現在基礎運營商都是提供2M、4M、8M、10M和20M等寬帶接入服務,但是有更高需求的用戶就難以滿足,而現在民資進入之后,可以根據用戶需求提供不同的差異化服務,例如提供影視、金融、游戲等專線寬帶服務。上述業內人士分析,這一市場起碼有上千億元的規模有待開發。
不過,通信業觀察家、融合網創始人吳純勇認為,工信部在政策上應該更加寬泛一些,不僅限于民間資本,應該借機對有線電視運營商進行一些政策傾斜,以加速三網融合的速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