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2-22 22:29:23
物美集團新聞發言人喬紅兵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本次收購將不影響百安居原有的管理團隊的穩定性,未來百安居品牌仍將保留。
每經網12月22日北京訊(記者 孫衛濤)
12月22日,物美集團宣布與翠豐集團簽署正式協議,以14億元收購中國百安居70%的股權,翠豐集團在合資企業中將保留30%股權。
物美集團新聞發言人喬紅兵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本次收購將不影響百安居原有的管理團隊的穩定性,按照既往薪資,最大程度調動和發揮百安居原有管理團隊的優勢和積極性,未來百安居品牌仍將保留。
不過,目前該交易仍需獲得中國商務部審核批準,之后物美集團將以現金支付全部收購價款。
14億元收購70%股份
據了解,百安居自1999年進入中國,由于倡導全新的DIY的裝修模式,一度受到消費者熱捧。在進入快速擴張期的時候,百安居曾進駐25座城市,一度開出63家門店。
但是隨后在大環境和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的影響下,許多建材超市開始萎靡不振甚至一度退出中國市場。百安居的小伙伴家得寶、歐倍德、家世界和東方家園現在早已退出了市場。
自2009年之后,百安居也陷入了關店潮,目前在中國一、二線城市擁有39家門店,年銷售額40億元。而據翠豐集團發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百安居中國地區銷售額同比下滑6.8%,虧損達500萬英鎊,連續第6年虧損。
納爾森(香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青山此前曾任百安居西安店店長。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百安居的管理存在嚴重問題,建材是一個高毛利行業,平均在30-50%,但是年年虧損。
對于不盈利的中國業務,顯然母公司翠豐集團早就想一賣了之。早在今年3月翠豐集團曾公告,將會尋找百安居中國業務的本土戰略合作伙伴。不過一直未能如愿,而此次物美集團能夠收購,顯然翠豐集團十分歡迎。
而接收者物美集團是北京零售業的龍頭企業,目前擁有物美商業和新華百貨兩家上市公司,擁有物美、美廉美、新華百貨、浙江供銷和湖州老大房、京北大世界等多個零售品牌,在華北、華東及西北經營750家連鎖超市,
近年來傳統零售業陷入低迷時期,許多零售企業都在收縮戰線,甚至出售業務。但物美集團卻一反常態,一直在尋求對外擴張。去年物美曾宣布收購卜蜂蓮花北京8家門店,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
今年11月,物美集團召開20周年慶祝會,物美集團表示,2021年將集團規模發展達到1000億元。顯然,通過不斷地收購是實現其迅速擴大的最有利的手段。
或將混業經營
不過,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大賣場與建材超市是兩個完全不搭邊的行業,物美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收購呢?
有業內人士認為,物美收購百安居之后,可能會利用其網點位置優勢,改造成為物美大賣場或其他業態,進一步擴大規模。
不過喬紅兵對記者表示,未來百安居品牌仍將保留,收購不會影響百安居原有的管理團隊的穩定性,按照既往薪資,最大程度調動和發揮百安居原有管理團隊的優勢和積極性,
物美表示,未來合資企業將依托物美零售經驗和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利用翠豐集團在家居建材領域的專業經驗、全球采購能力和品牌價值,提升中國百安居現有業務水平,同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平臺、利用物美密集的門店和會員資源,開展促銷推廣等活動,多業態多渠道發展中國百安居業務。
看來,物美收購百安居的目的或許真的要涉足建材產業鏈,進行混業經營。不過作為混業態經營,跨度較大,并購能否做到1+1大于2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張青山對記者表示,建材超市的人才以前都是從生活超市過來,因此人才方面是通用的,整合團隊應該較為容易,但是目前主要問題是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建材市場需求不高。
近日,由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共同發布的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發布,11月指數為107.11,環比下降6.38點,同比下降7.20點。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11月銷售額為1094.7億元,環比下降10.96%,同比下降14.22%。1-11月累計銷售額為10969.4億元,同比下降4.04%。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