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 02:20:2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截至上周五(12月19日),滬指周K線收出四連陽,滬市周成交連續3周保持在24000億元之上。上周后半段,航運板塊大漲,比亞迪港股遭機構做空一度暴跌,讓機構將目光聚焦于油價。
12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機構情報站”欄目刊發《油價下跌航運股遭爆炒 中信:中期或反彈至70美元/桶》一文,當日國際油價標桿之一的WTI油價反彈至57.85美元/桶,創6個交易日新高。記者注意到,機構除對油價予以關注外,還將目光投向其他大宗商品下跌對A股的影響。
大市風向/
◎瑞銀:交運業先受益
在原油持續下跌的同時,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已下跌48%;一向被視為全球經濟晴雨表的金屬銅,今年以來價格下跌13%。
12月19日,瑞銀證券針對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進行了分析。策略分析師楊靈修、陳李認為:中國是最主要的大宗商品進口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是60%和80%,對鐵礦石、銅、鋁等依存度普遍在50%~70%之間。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下跌,意味著中國將明顯節省進口成本,對企業的影響將隨后顯現。瑞銀以鐵礦石為例稱,若鐵礦石價格平均下跌1美元,將為中國節省10億美元進口成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瑞銀明確表示: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將有利于A股(除金融石化)企業盈利改善。假設CRB指數(商品研究局指數,世界范圍內衡量商品期貨價格變動的基準,與經濟波動具有較強的趨同性)下跌10%,將提升A股(除金融石化)毛利率0.5個百分點。
瑞銀稱,大宗商品所影響的行業分散,最受益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行業主要集中在:上游行業中的電力(煤炭占火電成本70%)和鋼鐵行業(鐵礦石占總成本30%);中游行業中的航空(航油占運營費用34%)、輕工制造 (比如原材料占包裝行業成本的60%)、機械及建筑行業;下游行業中的汽車生產商 (鋼材占成本的40%~50%)和食品(包裝成本占總成本的20%~30%)。
瑞銀認為,行業受益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有先后順序,最快受益的是交運行業 (航空和集運公司),在一個季度內盈利就能有所反映;之后是食品飲料和化工等行業,約需兩個季度;最后是汽車、建筑行業。
瑞銀表示,在最受益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行業中,最看好的公司是:寶鋼(鋼鐵)、華能國際(火電)、南方航空(航空)、萬華化學(化工)、伊利股份 (食品飲料)和長城汽車(汽車)。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長期
重點關注:國際大宗商品走勢◎上周金融服務業最受機構關注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上周(12月15日~19日),行業板塊漲幅前10分別為運輸服務、保險、銀行、建筑、證券、鋼鐵、電力、工程機械、石油和多元金融板塊;概念板塊漲幅前10分別為含H股、環渤海、含可轉債、鐵路基建、海水淡化、賽馬、上海自貿、海上絲路、長三角和保障房板塊。
那么,上周從機構研報角度看,最受關注的行業有哪些呢?記者根據慧博數據統計,注意到上周機構研報關注度最高的前8名行業分別為:金融服務、信息服務、化工、房地產、公用事業、機械設備、電子和建筑建材。其中,有關金融服務和信息服務行業的機構研報數量分別為70篇和68篇;而最受機構“冷遇”的行業前三名分別是新能源汽車、輕工制造和交通運輸,相關研報分別只有5篇、11篇和12篇。
行業熱點/
◎華泰證券:農業3.0時代關注養殖龍頭
近日,華泰證券發布農林牧漁業2015年投資策略,表示隨著農業改革不斷深入,糧食種植規模化快速提升,加之糧食流通不斷市場化,糧食產業鏈面臨深刻變革,蘊含更多非傳統投資機會。
該機構稱:“農業1.0”是小農經濟,“農業2.0”是種植大戶時代,“農業3.0”進入了現代農業時代。農業3.0的生產端將規模化、機械化、科學化,從產業鏈角度看,鏈條產業化、組織化將不斷加強,在產業鏈重構中蘊含巨大投資機會,應首先關注誰能擔當產業鏈的重構者,更加看好擁有市場和渠道資源的下游企業向上游生產環節的延伸,重點推薦極具大糧商潛質的象嶼股份(600057,收盤價11.05元)。
華泰證券稱,2014年~2015年具備形成豬價周期大反彈的條件,對于養殖板塊,可關注那些能克服障礙實現快速發展的養殖企業,包括雛鷹農牧(模式優秀型)、牧原股份(成本領先型)和天邦股份(技術高端布局型)等。另一方面,未來豬飼料競爭將不再單純打價格戰,而是包括產品、技術、管理甚至后臺的綜合服務競爭,推薦服務能力完善的豬料龍頭大北農(002385,收盤價15.20元)。
此外,未來動物疫苗企業比拼的是研發能力、工藝水平、銷售服務以及品牌美譽度。長期看,在研發能力、工藝水平和產品銷售服務上領先的企業具有長期競爭力,優勢企業的優勢將越來越大,導致行業不斷出現分化。推薦技術積淀深厚的天邦股份(002124,收盤價9.97元)。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長期
重點關注:農業改革進度◎依法治污助環保股強勢延續
12月17日,據《中國環境報》報道,近日環保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暫行辦法(草案)》等多個文件,這是為貫徹落實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有關規定,切實加大執法力度,嚴懲環境違法行為所制定的執行辦法。
對此,中信證券認為,預期2014年所剩的不到兩周時間,“水十條”、第三方治理、排污權許可證等多個重磅政策有望密集出臺;展望2015年一季度,新版《環保法》實施、環境稅立法、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等料將陸續落地。
中信證券建議整體加大對環保板塊配置,可參考以下三條思路:
首先,水處理相關公司近期政策預期最明確,建議重點關注受益“水十條”最為直接的津膜科技、碧水源和萬邦達。水務類公司建議關注瀚藍環境、首創股份和重慶水務等。
其次,第三方治理推廣有利于工業治污企業市場需求持續釋放,推薦東江環保、萬邦達、龍凈環保、菲達環保、國電清新以及聚光科技。
第三,從板塊內部輪動及后續再生資源政策預期角度看,推薦桑德環境、格林美和秦嶺水泥。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長期
重點關注:環保政策的落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