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8 01:07:0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12月5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今年第二階段19類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監督抽檢信息。抽檢結果顯示,飲用純凈水、天然礦泉水、其他瓶(桶)裝飲用水樣不合格品種達到775種,樂百氏、娃哈哈、華潤怡寶等知名品牌悉數上榜,被檢出霉菌、酵母及菌落總數超標等問題。
昨日(12月7日),華潤怡寶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此次公布的桶裝水抽檢菌落總數超標結果,是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段時間各地方監督抽檢結果的匯總通報,系今年9月北京市發布的抽檢結果,華潤怡寶屬于“重復躺槍”。桶裝水在生產環節可以有效控制,超標情況大多出現在流通環節因搬運過程中蓋子松動或物流運輸中存放不當所致。“希望消費者不要誤讀,以為我們再次被抽檢不合格。”
同時,娃哈哈也發布聲明稱,不合格原因是被抽樣水站的運輸及儲放條件造成。
廣東一家大型水企業負責質量管控的總監周萍(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大型水企的桶裝水均采用先進技術、設備進行機械化生產,出現菌落總數超標的概率不大。經驗上來看,大部分大品牌桶裝水微生物超標均發生在流通運輸環節。
“桶裝水的蓋子在搬運過程中容易松動,一旦漏氣就會受空氣污染。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物流運輸過程中,裝車、卸貨,再到水店存儲,一些經銷商為了節約成本不按規范操作。”周萍說,有些經銷商把桶身置于陽光下暴曬造成熱脹冷縮,或是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碰撞,都有可能出現因為撞裂引起菌落總數超標的現象。在生產環節,生產設備和桶身消毒不完全、灌裝車間空氣清潔程度不達標都為桶裝水的質量安全埋下隱患。
“桶裝水的生產、消毒工序比瓶裝水要復雜得多。”周萍坦言,由于重復利用,桶裝水的消毒要經過十幾道工序,其中一個環節稍有疏忽就存有質量隱患。此外,巨大的成本投入也迫使一些不良商家使用不合格的PC飲用水桶。
據了解,一般每只合格的PC飲用水桶壽命在兩至三年左右。如果一個供水站每月出售1000桶純凈水,那么整個生產、流通環節中至少需要投入1萬只水桶作為周轉存量。周萍說,現在工廠每天都有水桶報廢,但一些小廠就存在偷工減料的可能,選擇質量得不到保證的廉價PC飲水桶。
2004年國家有關部門曾頒布實施過《定型包裝飲用水企業生產衛生規范》,循環使用的桶必須是用PC材料做成,但對水桶成品質量細化的標準和監測沒有做出嚴格規定,這也使得質監部門的監管沒有明確依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