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4 00:46:1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昨日(12月3日),光明食品新聞發言人潘建軍透露,光明食品近期通過旗下子公司上海糖酒集團對廣西柳州鳳山糖業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鳳糖集團)完成了全資股權收購,目前糖廠已經開榨。
光明食品集團副總裁、上海糖酒集團董事長葛俊杰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戰略格局上,光明食品在完成此次收購后糖業已經占到全國第一,食糖經營規模超330萬噸。
記者了解到,受到國內糖業供大于求以及進口糖的沖擊,近年來,國內糖業一直不景氣,今年糖業的虧損則進一步擴大。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目前由于國內糖企普遍處于虧損狀態,并且面臨著比較大的資金壓力,對于收購企業來講是較好的投資機會。
英茂糖業或再赴港IPO
資料顯示,鳳糖集團位于廣西四大食糖主產區之一的柳州地區,是廣西乃至全國領先的制糖企業,擁有糖廠10家,控制甘蔗資源約125萬畝,2013~2014榨季產糖約60萬噸,旗下有品牌“網山牌”白砂糖,市場網絡覆蓋北京、上海、河北、河南、江西、浙江等地。
“收購這家公司主要從資源戰略上考慮,目前國內糖業相對比較分散,集中率比較低,因此國內外企業都想加強糖資源的控制和布局。”潘建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在此之前,光明食品已在糖業有數次收購。早在2009年,公司通過旗下光明糖業收購了云南英茂糖業。在此次收購鳳糖集團后,旗下已擁有東方先導糖業、云南英茂糖業和鳳糖集團三大糖業平臺。
根據光明食品方面提供給記者的數據,在此次整合了鳳糖集團后,光明食品目前在全國控制的甘蔗面積近300萬畝,食糖經營規模超330萬噸,位列全國第一,食糖年產量超150萬噸,位列全國第二。
正在加速證券化的光明食品同時還強調,公司希望對旗下資產英茂糖業進行資本化運作。資料顯示,2009年8月,光明食品受讓高盛持有的英茂糖業30%的股權以及英茂糖業管理層持有的30%股權,從而獲得英茂糖業60%的股權。
“很早公司就提出了英茂糖業IPO的計劃,但是暫時沒有繼續,不過隨著集團的證券化發展,會考慮在合適時機再次將證劵化提上日程,不排除還是選擇在香港上市。”潘建軍告訴記者。
國內糖業仍處虧損狀態
近年來,國內糖業一直不景氣,糖業企業大部分處于虧損的狀態。據中國糖業協會統計,制糖企業的生產成本已經高于目前的現貨價格,2013年全行業虧損30多億元,利稅總額同比下降約90%,如此看來今年以來糖業虧損進一步擴大。
葛俊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以來,國內糖業虧損額擴大至100億元以上,不過光明食品此次收購的鳳糖集團處于盈利狀態。
東方艾格糖業分析師郭明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糖業難以景氣主要是受供需不平衡和進口糖的沖擊所影響。“目前國際市場非常不景氣,而國內糖業受國際市場影響非常大,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國際糖價一直在低位波動,2013~2014榨季更跌破歷史低點,遠低于國內糖價。據海關統計,2013年我國進口食糖454.6萬噸,同比增長21.3%,超出配額260萬噸,相當于同期我國食糖產量的1/3左右。
據郭明介紹,目前國內糖業連續三年增產,庫存壓力很大,目前大概有700萬噸的庫存。糖價在近幾年也一直下跌,從2011年的7600元/噸下跌至現在的4400元/噸。相比之下,糖業企業的生產成本在5000元~5600元/噸。郭明告訴記者,目前大部分國內的甘蔗糖廠都在虧本生產,去年開始不少糖廠開始閑置。
很顯然,目前糖業市場的不景氣也給收購企業帶來了很好的收購機會。一位糖業分析人士認為,光明食品目前收購國內糖業資產,可以說正好趕上了行業抄底時期。
“前幾年,國內糖業市場就開始收購,目前一定的格局已形成。并且現在糖價非常低,不少企業都面臨著很大的資金壓力,不少都在虧本生產。”郭明說,“糖業生產對于資金周轉的要求比較高,很多企業都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壓力,因此對于收購來講也是很好的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