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9-10 10:12:31
2013年以來,中國信托業發展步伐雖然有所減緩,但管理資產規模和收入總額仍保持持續增長勢頭。截至2013年底,我國信托資產規模達到10.91萬億元,與年初相比增加3.44萬億元,增長46.05%;2013年,信托業實現收入總額832.6億元,較上年增長30.42%;從收入結構來看,實現信托業務收入611.43億元,占比73.44%,信托回歸主業趨勢更加明顯。同時,全行業信托業務發展也呈現出不少新常態。筆者結合2013年各信托公司年報數據,從信托業務中主動管理類業務占比、融資類業務作用發揮和信托公司對高信托報酬的偏好等三個維度來對此加以闡述。
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
主動管理類信托主要是指在信托資產管理中,信托公司承擔產品推薦、項目篩選、投資決策及實施等主要管理職責的信托。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是打造信托公司核心競爭力、實現內涵式增長的必由之路,主動管理類信托業務規模占比近年來一直被認為是信托公司轉型是否成功的一項重要評價指標。
2013年,信托全行業新增信托業務規模68,529億元,其中主動管理類35,300億元,占比52%,有34家信托公司主動管理類規模占比超過50%,20家超過80%,15家超過90%,杭工商信托、華潤信托、華信信托等6家信托公司則全部為主動管理類。同時亦可以看出,主動管理類信托中單一類項目占比在穩步提升。以華能信托為例,其2013年新增主動管理類信托規模2,281.4億元,行業排名第一,但其中集合類項目占比僅為24%。其他如中融信托、上海信托等公司集合類項目占比也均在50%以下,這說明很多信托公司不僅注重對集合類項目的實質管理,同時也在不斷強化對單一類項目的管理職責。
融資類信托仍將發揮積極作用
從信托公司年報中對信托資產運用的劃分來看,2011年至2013年信托業貸款及應收款的規模分別為1.76萬億元,3.17萬億元和4.96萬億元,近兩年的增長速度遠大于信托資產總規模的增速,說明融資類信托仍在信托公司全部業務中占據重要地位。今年年初,銀監會下發了《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該文件除了規范信托公司現有的業務模式,同時也為信托公司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即大力發展資產及財富管理類業務。信托公司要想順利實現轉型,必須做到“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繼續保持在融資類業務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還要努力拓展資產及財富管理類業務。
從目前來看,融資類業務雖然占用凈資本較多,但因該類業務一般要求有優質的抵押擔保物和較低的質押率,對信托資金的保障程度更高,也更容易受到投資者認可,目前仍是信托公司的主要業務和收入來源。但從長遠來看,信托公司未來必須回歸本源,實現從主要從事信托貸款等債權融資業務的機構,向主要依托信托制度,面向高凈值客戶,向各類資金提供專業服務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機構轉型。在此過程中,融資類信托的作用將會被逐步弱化。
信托公司繼續偏好高信托報酬率
隨著“泛資產管理時代”的全面來臨,券商、基金、銀行、保險等各類機構開始紛紛進入資產管理市場,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已成為各類金融機構的主要競爭領域。同時,在利率市場化的發展過程中,信托公司賴以生存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收窄。在政策紅利逐漸消融的大背景下,信托公司面臨的不僅是行業內競爭,更有來自行業外的強大競爭,這些都將拉低信托公司的整體信托報酬率水平,2013年,信托行業平均信托報酬率為0.67%,較前兩年已有小幅下降。
對比2012和2013最近兩個年度信托報酬率排名靠前的信托公司,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信托公司采取的仍然是信托報酬率驅動型戰略。其中比較典型的是杭工商信托,在行業平均信托報酬率下降的大背景下,其信托報酬率還從2012年的2.65%大幅上升到2013年的3.44%,連續兩年排名行業第一;同時可以發現,一些信托報酬率排名靠前的信托公司資產規模并不突出,在規模一定的情況下追求較高的信托報酬率仍是整個信托行業的普遍現象。可以預見的是,雖然信托公司面臨來自行業內外部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但整體信托報酬率短期內卻很難出現“斷崖式”下降。
綜上所述,受經濟、金融和競爭環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信托業的轉型升級將會持續進行下去。在此過程中,信托公司通過主動回歸本源,努力推動業務創新,在不斷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實現“兩條腿走路”和追求合理信托報酬率的同時,也將呈現更多的發展新常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