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8-21 10:42:37
時隔半年,再訪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 。相較今年3月時對A股的悲觀態度,這位每年掌管2000多億元新增投資資產的投資大佬,對于下半年A股的投資機會謹慎中透著樂觀。
他的理由是,A股底部已現,雖然復蘇過程較漫長,但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不排除下半年A股市場會出現交易性機會。他透露,今年6月開始已逐步加倉ETF及醫藥、消費等板塊。
“風險較大,波動較大,市場不易做,看不到往上走的推動力”,這是陳德賢年初接受本報專訪時,對A股上半年的預判。基于此,中國平安上半年堅守銀行股。
時隔半年,陳德賢的觀點雖沒有徹底反轉,但已開始有了明顯轉變。他把經濟周期的循環比作一個投資時鐘:如果6點到9點是代表經濟復蘇過程,那么目前的中國經濟大概是在6點到6點半這個時間段。“A股底部已經出現,雖然復蘇過程較漫長,但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不排除下半年A股市場會出現交易性機會,但系統性機會仍需耐心等待。”
他向記者透露,今年6月開始,中國平安已逐步加倉ETF及醫藥、消費等板塊,同時也在留意白酒、中藥等板塊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選股標準將慢慢從防衛性價值型向防衛性增長型過渡。今年整體權益倉位區間會在中性偏上的水平,截至今年6月末,我們的權益倉位為8.8%。”
對于持續兩年重倉的銀行股,陳德賢坦言將繼續看好。“截至上半年,我們持有逾500億元的銀行股,分紅率約為6.4%。這兩年我們投資銀行股的累計分紅收益已經有85億元,主要用來配置高利率保單。銀行有一個長期優勢,它的信用管理能力勝過其他任何類型的金融機構。放眼未來,在中國資產證券化過程中,銀行可能是最大的贏家,這意味著定價權的掌握。”
雖然會盡力抓住A股的交易性機會,但在陳德賢看來,債權計劃、信托計劃等非標資產的收益更加穩定,其投資重心仍將是這些固定收益類投資品種。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