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8-20 10:22:34
每經編輯 陳小雨
每經記者 賀文婷
繼加碼谷物業務和推出特種油項目后,東凌糧油(000893,SZ)近期又宣布進軍新技術礦產業和小貸業務。
8月18日,東凌糧油發布的2014年中期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58億元,同比增長了23.76%,但凈利潤則為-3.4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225.25%。
熟悉東凌糧油的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長遠來講,多元化已成為東凌糧油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而公司在挑選投資標的時也將圍繞著"大農業"戰略而展開。
上半年虧損3.4億
增收不增利似乎成了東凌糧油今年以來一直無法扭轉的現狀。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作為主營業務的油脂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17.11%,但營業成本卻增長了20.51%,而這導致其毛利率直接降為-1.14%,同比下滑2.86%。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報道,東凌糧油2013年的業務格局是粕強油弱,但是記者發現,今年上半年其豆粕業務也出現了虧損,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02%下滑為-2.92%。
對此,上述相關人士表示,東凌糧油的主要業務是進口大豆加工,這個行業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跨越了兩個市場,進口的原材料主要采購自美國、巴西和阿根廷,根據美國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定價,而產成品豆油豆粕的銷售主要在國內,產品價格主要受國內供需關系影響,一旦這兩個市場不聯動,像2011年和今年上半年一樣,行業出現采購成本與銷售價格倒掛現象,壓榨利潤虧損嚴重,大豆加工企業大面積虧損。
另一方面,現在公司做得很辛苦,產值做得很大,但利潤很低,這是行業過度競爭的結果。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大豆累積到貨量高達3422萬噸,同比去年的2752.3萬噸增加了24.3%。與此同時,國內大豆加工行業呈現采購成本與產品銷售價格嚴重倒掛現象,大豆加工企業大面積嚴重虧損。
多元化成必然選擇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多加食用油企業涉足醬油等調味品業務加速多元化。但在這一點上,東凌糧油顯然走得更遠。
8月18日晚間,東凌糧油發布兩則公告稱,公司根據戰略發展規劃,擬以自有資金1億元在北京設立全資子公司北京東凌新技術投資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從事新技術礦產、新材料、資源、能源及相關設施等領域的投資;與此同時,東凌糧油擬與廣州東凌機械工業有限公司、廣東中瑞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廣州電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公司、廣東恒輝建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廣州凌迅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擬定注冊資本為2億元整,公司擬以貨幣資金出資4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20%。
事實上,去年以來東凌糧油就開始在多元化上頻頻布局。資料顯示,去年年底,東凌糧油就曾在在美國芝加哥設立控股子公司發展谷物貿易;今年4月,又成立廣州東凌特種油脂公司推進特種油項目的發展;與此同時,東凌糧油接連發布的重組停牌公告也被指與大農業概念息息相關。
財報顯示,公司谷物貿易量比上年同期增長530%,銷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487%;航運業務方面元通船運貨運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7%,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67%。
該人士認為,作為上市公司來講,東凌糧油也意識到大豆加工的業務太單一了,而行業的風險和波動性企業不能完全掌控,從長期來講,多元化可以說是公司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