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8-06 09:09:06
每經編輯 陳小雨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在國家發改委新近發布的上半年區域經濟情況說明中,“東北問題”成了高頻詞,“東北經濟降幅較大”亦成為上半年區域經濟的重要特色。
據了解,在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的《積極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一文中,“東北”二字一共出現了八次,其中五次為:地區經濟增長格局呈現出“東部緩中趨穩,中部穩中有進,西部穩中有憂,東北降幅較大”的總體特征;從經濟增速看,東北地區排在中西部、東部之后;從工業增速看,東北地區降勢明顯;從對外貿易看,東北地區下滑明顯。從地方財政收入增速看,東北地區增速最低。
國家發改委用“東北地區深層次問題凸顯”來概括這個昔日工業巨人所面臨的問題,可謂一語中的。
“東北是傳統工業基地。”中國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徐逢賢指出,傳統的另一面就是曾經倚重的產品,已經不再對國際、國內市場有吸引力。
徐逢賢分析稱,東北的產業結構狀況有幾個特點,曾經的能源基地已經進入開發后期,產能下降,動力不足;重工業缺少科技助力,品質和價格都沒有優勢;農業雖然連年豐收,但農業不僅不交稅,而且需要補貼,地方政府財政吃緊。
“要沉著冷靜應對,保持戰略定力。”黑龍江在經濟分析會上強調,要正確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對經濟增速下降不要看得過重,對形勢判斷也不必過于悲觀,而是要看到經濟增長的內在潛力和新的增長點。
盡管官方口徑是“沉著冷靜”,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專家都認為,黑龍江已經“急了”。今年6月,黑龍江省公布了65項促進穩增長的措施,計劃投資超過3000億元。雖然3000億投資涵蓋了深化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確保農業穩定增長等8個方面,但僅基礎設施建設一項就包攬了2300多億元投。
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當然立竿見影,但東北老工業基地如何可持續發展,才是各級政府的重中之重。國家發改委表示,接下來要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努力扭轉東北地區經濟下滑趨勢。
徐逢賢認為,首先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中關村科技園區等研發中心合作,推動東北工業產業升級。其次,能源方面,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逼近60%,東北應加大能源勘探力度。此外,東北是俄羅斯石油天然氣輸入的重要通道,應把握這一機遇,發展能源深加工產業。
發改委的文件中提到,今年上半年東北地區對外貿易下滑明顯。徐逢賢介紹,東北除了大連港,還有丹東港,加大對兩個港口建設的投入,不僅可以推動東北外貿發展,而且還能在吸引外資時為自己加碼。
除了工業、能源等傳統強項,東北三省還有這旖旎多姿的自然風光。不過,東北旅游業發展相對落后,即使是在具有地緣優勢的北京、河北,也并沒有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徐逢賢認為,發展旅游業,加大第三產業在東北經濟結構中的分量,對于拉動就業,提振東北經濟增長都有好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