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2 00:45:47
編 者 按
從T+1到T+0,貨幣基金率先扛起了行業變革的大旗。貨幣基金的求變之舉,帶來的是規模的爆發性增長,也讓基金公司嘗到了甜頭。
然而,作為“十年不變”的權益類基金,仍然固守著“T+N”的傳統。縮短贖回時間很難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股票型基金實現T+2已經有了可操作性,就目前的贖回流程來看,基金公司內部與銀行均具有提速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廣發基金在基金申購贖回費上推出C類收費模式,權益類基金也出現了求變的苗頭。雖然費率結構的變化看似微不足道,短期效果可能并不明顯,但權益類基金主動求變的出發點是讓投資者操作更加便利,其良苦用心應該能夠贏得更為廣闊的市場。
與此同時,投資者期待股票型基金在贖回周期上能夠提速,盡快推出T+2。
《《《
申贖費率
廣發今推“零費率”權益類基金費率戰升級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今日起,申購贖回廣發基金旗下的偏股類基金可以實現 “零費率”了,每年只收取0.4%~0.6%銷售服務費,這被稱為廣發基金的“C計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該計劃只在廣發基金官網直銷平臺上進行。
在余額寶大獲成功之后,基金公司紛紛擁抱互聯網。然而,不管怎么創新,基金公司的眼光始終停留在固定收益類產品上。
而廣發基金獨辟蹊徑,從偏股類產品入手,實現申購贖回的“零費率”。在費率上大膽創新,這對市場而言,或許又是一場變革的開始。
廣發“C計劃”面世/
從5月12日開始,廣發基金旗下的股票、指數、QDII等偏股類基金免申購費,持有1個月以上免贖回費,每年只收取0.4%~0.6%銷售服務費,每日計提,在贖回或轉換時結算收取。這種收費模式被廣發基金稱為“C計劃”。
所謂“C計劃”,是指一類偏股類基金采取的C類收費方式,即投資偏股類基金時,免申購費,持有基金30天以上免贖回費,只收取銷售服務費。銷售服務費不是從基金資產中列支,而是由注冊登記系統針對每個客戶的C類資產逐日計提并記錄在客戶賬戶,在客戶贖回或轉換時從客戶的贖回或轉換款項中扣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廣發基金處了解到,“C計劃”涉及的基金產品將會分階段上線。5月初最先上線的是兩只股票基金(廣發新經濟、廣發制造業精選)及6只指數基金 (廣發滬深300、廣發中小板300聯接、廣發美國房地產、廣發全球農業、廣發納斯達克100、廣發全球醫療保健),5月中下旬會進一步擴展到廣發基金旗下除LOF之外的偏股基金,包括股票、混合、指數、QDII等,共23只。
那么,和前端收費、后端收費相比,C類收費有什么優勢呢?
以投資兩個月為例,基金申購費為1.5%,投資者在廣發基金官網的申購費率一般打四到八折(不同銀行卡費率優惠有差異),也就是0.6%~1.2%,投資兩個月贖回還需要0.5%的贖回費,合計費用在1.1%到1.7%之間。如果采用C類收費,則免申購、贖回費,投資兩個月的銷售服務費為0.1%,比通常的前端收費節省了1%~1.6%的費用,費用節省比例達到九成以上。
由此看來,在1.5年持有期內,C類收費模式更具優勢,比較適合中短期投資。
“C類收費方式與原來的前端收費、后端收費方式并存,且不再增加新的基金代碼,旨在用互聯網思維為喜歡做波段投資的客戶提供更劃算的收費模式。”廣發基金內部人士表示。
基金業協會發布的 《基金投資者情況調查分析報告》(2012)數據顯示,約有25%的個人投資者持有基金期限不足18個月,其中持有期限不足一年的比例為18%。“C計劃”的出現,將大大降低這部分投資者的費用支出。
不過,廣發基金C類收費只在廣發基金網上直銷平臺推行。
此外,如果持有時間少于30天(含30天),則根據《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會對投資人收取不低于0.5%的贖回費。
另外,目前系統不支持同一只基金的C類收費份額和前端轉換。對于廣發基金旗下的基金定投產品、基金份額轉托管、募集期內的產品、直銷柜臺等,C類收費均不適用。
意在擴大市場份額/
事實上,國外的資產管理公司針對一只產品往往有三種以上的收費方式,可滿足不同的銷售渠道,最終實現差異化競爭。
據了解,早在去年新的《辦法》實施之前,廣發基金就有在費率上進行創新的想法。
廣發基金一直和監管層進行溝通,隨著基金銷售新規出臺,費率改革也就順理成章。今年5月,廣發基金“C計劃”終于與投資者見面。這是基金公司在自己直銷渠道上的主動讓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其他的銷售渠道,比如銀行,申購、贖回費用都是銀行來收取,另外銀行還會參與管理費的分成,所以直銷渠道上的零費率,也是基金公司唯一可以自主發揮的平臺。
“直銷平臺認購贖回還是有些收入的,但是比重不是很大,主要還是管理費收入。如果犧牲這部分收入,帶來更多的新增客戶,擴大市場份額,何樂而不為呢?”上述廣發內部人士表示,一方面,吸引那些喜歡做波段、炒股的客戶,擴大新增客戶;另一方面,對既有客戶提供多種選擇,可以提高客戶黏性。
但是不管怎樣,這都是基金公司為了對抗互聯網金融,主動出擊的舉措。
而對于投資者來說,在基金業績相差不大或市場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合理的費率結構成為投資者選擇的主要因素之一。基金費率的改革將幫助投資者根據自身的投資需求,更客觀地進行資產配置,也有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
業內人士分析,低費率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趨勢,偏股基金銷售費率已經逐漸向貨幣基金看齊,有利于偏股基金產品在互聯網上的更快速地推廣。
基金費率戰升級/
去年底,基金公司紛紛在自己的直銷平臺上進行費率的折扣優惠,最低一折申購,而廣發基金本次的“零費率”,無疑將使基金公司直銷平臺的費率戰再次升級。
事實上,新的基金銷售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實施多年的網上銷售基金最低四折的行業慣例已被打破,基金公司紛紛在費率上大做文章,吸引更多的投資人。
去年11月前后,易方達、嘉實、鵬華、富國等多家基金公司紛紛對旗下產品進行費率優惠,打出了一折的優惠。此后,第三方銷售機構數米基金網直接將上投轉型動力靈活配置和上投新興動力股票基金認購、申購費率降為零。一時間,基金銷售領域“價格戰”火藥味四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些打出一折的基金公司,其實都是一個時間段內的優惠活動,且有一定限制。比如易方達基金當時稱,在9月30日之前,投資者使用廣發銀行借記卡申購基金,可享受申購費率一折的優惠;嘉實基金稱,開通部分基金產品的后端收費模式,持有期少于一年的股基申購費低至一折;鵬華基金則宣布,網上直銷系統自6月28日起開通兩只QDII基金網上直銷的后端收費模式,投資者可享受最多低至一折的優惠費率。
與這些優惠活動相比,廣發基金此次的“零費率”顯然尺度更大,直接把申購、贖回費用降為零,對眾多的投資人來說,顯然更有誘惑力。
比如,廣發基金旗下廣發滬深300等6只指數基金C類收費模式的銷售服務費率僅為0.4%,略高于余額寶和其他貨幣基金產品。
民生證券研究報告就指出,“C計劃”能有效降低1~18個月的中短線投資者投資權益類基金的成本,填補了以往對于此類投資者的優惠空白,期限更長的投資者可依據計劃持有時間選擇采用前端或者后端收費模式的基金產品。
“廣發基金的零費率,對于部分投資者還是很有吸引力,畢竟申購贖回費用特別低,降低了進出的成本,這也有利于很多投資人進行波段操作,更適合自己的投資風格。”滬上某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但是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購買偏股型的產品,其本身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更大,所以投資人可能更關心的是產品到底能不能賺錢,費率問題則不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從優惠折扣活動到現在的“零費率”,基金費率戰的升級恐怕會令第三方銷售機構措手不及。不過,降低費率是大勢所趨,將來會有更多的基金公司加入到“零費率”的爭奪戰中。
今天,基金行業格局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基金公司開始轉向以客戶需求為主導的產品開發。誰能抓住客戶,誰就是贏家。
而事實上,在大金融大資管背景下,基金公司的市場化潮流不可避免,其投資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都面臨著極大的考驗。基金公司需要與時俱進,在努力提高自身投研能力的同時,更要努力在客戶需求、客戶體驗、便捷性、多樣化等方面有更多的突破。
《《《
贖回周期
股基落伍T+0時代持有人盼T+2“臨門一腳”
每經記者 宋雙 發自成都
流動性上的差別,對理財產品發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
目前,貨幣基金規模已反超“老大哥”股票型基金,T+0無疑是推動規模增長的主要功臣之一。然而,股票型基金卻仍固守著T+7的上限傳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大量基金公司和業內專家后發現,股票型基金實現T+2已經具有可操作性,就目前的贖回流程來看,基金公司內部與銀行均具有提速空間。
贖回周期為T+4至T+7/
急需資金因此贖回基金,錢卻遲遲不能到賬,這樣的尷尬最近正好發生在記者的一些朋友身上。
五一小長假期間,不少上班族都選擇來一場 “說走就走的旅行”,白領小劉特意請了3天年假延長假期準備遠行。小劉注重理財,因此大額資金分別購買了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出發之前,在比較持有的各類理財產品后,小劉選擇贖回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旗下的某股票型基金5萬元。
小劉贖回時間是在4月24日收盤后,但客服告知資金需要T+5個工作日才能到賬,也就是五一假期結束后,小劉才能收到錢。無奈之下,小劉只好選擇贖回另一只T+0的貨幣基金救急,同時他仍堅持將這只股票型基金贖回。
“股市跌成這樣,這只基金之前賺的收益基本已經跌沒了,我早就想取了,本來想著借這次出去玩取出來,可惜到賬時間太慢。”小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記者發現,小劉在4月24日收盤后贖回基金,實際需按4月25日收盤后的凈值計算,除去五一節3天假期,資金實際到賬時間是5月4日,此次贖回時長是T+5個工作日。贖回耗時過長,投資者損失的也就不只是時間成本,假設小劉贖回金額龐大,一周的利息損失也不小。
目前看來,股票型基金T+5的贖回時間是普遍現象。記者調查發現,股票型基金贖回時間基本在T+4至T+7之間;如果個人投資者的小額贖回不幸與機構10%以上的巨額贖回撞期,資金到賬時間就會更長。
隨著公募行業近年來的蓬勃發展,基民數量持續攀升,股票型基金作為投資標配之一,受眾面相當廣泛,各基金吧與論壇里存在著大量對于股票型基金贖回時間過長的抱怨。股票型基金的贖回環節是否存在壓縮的可能?
T+2具備可操作性/
就小劉這類普通基民而言,對于贖回資金究竟是如何到賬并不十分清楚。
按照理論上的流程,小劉在T日發起贖回申請,基金公司進行結算之后于T+1日將贖回款項劃給基金登記機構即中登公司,中登公司在當日對該交易的有效性進行確認并反饋給銀行。
投資者可在T+2日查詢贖回申請的確認情況,此時資金已在銀行內部流轉,最終于T+7日(包括該日)內將贖回資金劃往小劉的銀行賬戶。在股票型基金招募說明書中明確給出的贖回時間是:持有人從T日提出贖回申請,最后到賬時間為T+7日,在實際操作中有可能稍微提前,但至少都得T+4日之后。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場總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就他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基金公司將資產劃出至少就需要T+3日”。
該市場總監指出,投資者T日發起贖回,有時T+1日基金公司才能收到贖回指令并處理指令,T+2日賣股票籌措資金,T+3日資金到賬并將資金劃撥到托管銀行。托管銀行在收到資金之后本可以當日劃到投資者賬戶,但在T+4日劃給了總行,總行T+5日劃給分行,分行再在T+5日當日甚至T+6日把錢劃到投資者賬戶。
顯然,這樣的變現速度目前看來已經落后。一些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若非發生極端情況,目前股票型基金贖回實行T+2完全可行。
濟安金信副總經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認為,股票型基金目前的贖回過程中有兩大環節的時間可以壓縮。首先,按照合同規定,基金都要保留不低于5%的現金應對贖回,因此如果每日的凈贖回金額不超過5%,基金公司應該立即支付。個人投資者多數贖回金額有限,并非每一次贖回都會導致基金經理拋售股票變現應對,因此這一環節的時間完全可以壓縮。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末,股票型基金銀行存款占基金資產總值比例超過10%的就多達196只,存款準備十分寬裕。
其次,贖回資金在銀行內部流轉時間太長。王群航認為,如今電子支付普遍,投資者贖回的資金完全不用上報總行之后再由總行將資金回撥分行,這一環節可以節省的時間最多。
滬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認為,在T日收到贖回指令之后,基金公司確實可以在T+1日便結算完畢將資金劃給銀行,“但銀行的流轉時間太長,非基金公司可以控制”。
銀行環節是主要癥結/
既然兩大環節均能壓縮贖回時間,股票型基金何時才能迎來T+2的“臨門一腳”?
除了基金公司自身提速之外,上述大型基金公司市場總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有兩種方法可促成銀行改革:一是達成契約約束,二是依靠市場化競爭。“我們也希望四大行其中有一家能同意與我們簽訂契約,承諾股票型基金到賬時間為T+2或者T+3,但這對銀行來說沒有任何好處,銀行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該市場總監指出,未來只能靠市場化競爭來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來看,銀行的優勢地位難以撼動,但競爭已經帶來了改變,一些格局正在被打破。例如寶寶軍團的崛起,其提供的客戶平臺對銀行和基金公司都形成巨大沖擊。
上述市場總監承認,由于現階段金融市場競爭不充分,廣大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某種程度上看是被忽視了。持有人需要的正是基金公司逐步改進或者為其爭取更多合理的權利。
近年來,公募基金的創新方向主要集中于產品本身,營銷服務上的與時俱進未引起基金公司的足夠重視。
對此,業內一直在發聲,例如對基金管理費收取規則、申購贖回費率,以及每年年報之后高尾隨傭金、亙古不變的萬八高傭金率的合理性等討論不絕于耳,公募基金以不變應萬變的做法正接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基金申購贖回費上,廣發基金已經率先推出C類收費模式。不過,股票型基金贖回時間過長的癥結仍未出現松動跡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