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1-29 09:21:04
進入2014年,A股上市銀行出現了大面積“破凈”的局面。這種情況在其他行業的大盤藍籌股中也有所體現。分析人士認為,銀行股“破凈”的根源在于市場擔憂其存在較大不良貸款風險尚未釋放,且面臨利率市場化、流動性趨緊等壓力。藍籌股萎靡不振是整個A股反彈動能不足的原因之一。專家建議,A股可考慮試點恢復T+0交易,參與試點的證券品種可比照融資融券標的證券選擇的標準,以市值較大、經營規范、業績穩定的大盤藍籌股及對應的ETF產品為主。同時,監管部門應積極推進優先股、回購股份等措施,多措并舉改善預期、提振信心。
藍籌股“底”在何方
數據統計,截至1月28日,股價跌破每股凈資產的A股公司有157家,剔除資不抵債的公司后有137家,除上市銀行外,破凈公司集中在鋼鐵、煤炭、交通運輸、工程機械等周期性行業。分析人士認為,藍籌股破凈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未來的業績預期不好,即使業績增長,但增長速度可能會下降;二是藍籌股的股本較大,在“錢緊”的情況下,資金的興趣不大;三是在經濟轉型背景下,與投資拉動相關的藍籌股對于投資者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占據藍籌股絕大部分市值的銀行股目前大多“破凈”,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銀行股仍有繼續“尋底”的空間。數據統計,截至1月28日,A股16家上市銀行中,PB值(市凈率)最低的交通銀行僅為0.69倍,最高的民生銀行也只有1.07倍。
海通證券分析師劉瑞指出,目前A股銀行估值整體高于美、英、歐、日,低于香港。影響銀行股估值走向的核心是市場對未來經濟的信心,量化寬松無法消除市場對潛在風險的擔憂,這是各國銀行股估值不斷下行的核心邏輯。“在經濟和銀行基本面下行的預期下,銀行板塊可能存在階段性戰術操作價值,但還未到戰略性配置的時點,不易輕言估值已到‘底部’。”
匯豐銀行近期更是對客戶發出警告,中國股市比整體的市盈率指標所顯示的估值要昂貴很多。估值表面看起來非常有吸引力,但這是因為占據股指權重40%的金融股在起作用。根據匯豐銀行的計算,中國股市的估值其實只是略低于12倍的市盈率。匯豐銀行對中國股市的建議從中立降低至減持,并稱正在密切關注中國銀行業對不良貸款進行減值的意愿,特別是在企業現金流產生能力下降的時候。
不過,國泰君安權益投資部則通過日本及美國的上市銀行比較發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前,主要銀行股都經歷了較長時間較大幅度的上漲,估值已經嚴重偏離基本面。而當前A股上市銀行股的估值仍然較低,僅不到美、日危機前高點估值的20%。在估值較低的同時,擁有較高的股息率水平。以最大的十家銀行股為例,其2013年平均預期股息率為5.9%,高于當前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4.5%及五年定存利率4.75%。較高的股息率為資金提供了抵御大盤繼續下跌風險的保障。
國泰君安認為,長期來看中國股市的估值會向均值回歸,目前A股市場被低估了。“縱觀美國股市 130年發展歷程,標普500 的估值在市盈率10-23倍之間波動,歷史平均值為16.5倍。美國股市歷史上,估值低于10倍的情況只發生過五次,且其后均開啟了新一輪牛市。目前,上證綜指的市盈率僅為9.3倍。”
QFII看上“淺藍股”
多數機構人士認為,藍籌股依舊缺乏系統性行情 。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多位QFII人士時發現,目前部分境外機構和資金對于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報以較強的觀望情緒,尤其是認為作為藍籌股絕對“助力”的銀行A股尚有較大風險仍未釋放。
野村證券區域銀行研究聯席主管及董事總經理馮哲坦言:“境外資金淡出中國銀行業并不是某一天發生的,其實最近三年這個趨勢愈發明顯。三年前,我們看到境外的機構投資者基本都持有好幾家中資銀行股,但是2013年基本上手里都沒有了。對于這些境外機構來說,目前配置金融板塊可能會更多考慮東南亞銀行或者歐洲銀行,因為他們覺得歐洲銀行已經跌破底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新興市場貨幣大幅貶值和資產價格暴跌,導致全球市場動蕩,這讓本就深陷泥沼的銀行股“雪上加霜”。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主管溫彬認為:“在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短期資本持續流入能夠推高股市、助推信貸擴張,看上去紅紅火火,但是一旦資本撤離,就會出現股市暴跌、貨幣貶值,對我們的市場也帶來挑戰。”
香港一位QFII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我們的資產組合還是會配置人民幣資產,比如ETF,但是短期內不考慮大規模增加配置。對于銀行股,我們會謹慎配置一些,但目前只看股份制銀行。”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10月以來,QFII青睞的股份制銀行股,例如華夏銀行 、南京銀行 、中信銀行等均被“收入囊中”。另外,QFII對一些“淺藍股”的興趣愈發濃烈,比如益佰制藥 、以嶺藥業 、華潤三九 、仁和藥業 、云南白藥這類中醫藥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片悲觀之聲中,仍有不少人保持樂觀心態。作為私募界大佬,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近期表示,2014年滬深300等指數存在中級上行機會。在此過程中,系統收斂有所弱化,市場結構將更加發散,引領和受益于經濟社會轉型的、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將成為市場“寵兒”,而以銀行、地產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有望出現估值修復的機會。
政策加碼暖風頻吹
當然,藍籌股對于資金的吸引力不大并不意味著不存在投資價值,任何股票只要股價低于價值中樞就會成為理論上的投資洼地。當前政策“暖風”不斷吹來,藍籌股在尋底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積蓄絕地反擊的動能。
2014年伊始,保監會表示近期將啟動歷史存量保單投資藍籌股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部分持有歷史存量保單保險公司申請試點。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藍籌股估值水平較低有利于老保單投資收益提升。保險公司老保單具有資金期限長、現金流穩定的特點,低估值藍籌股符合保險資金的資產負債匹配原則。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恢復現金賬戶下的T+0回轉交易。業內專家建議,A股市場可考慮以試點的方式恢復T+0交易,同時采取相應措施控制風險。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日前表示,藍籌股“破凈”是當前滬弱深強的一個具體表現,T+0制度可能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不是治本之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他認為,應當改變滬大深小的格局,同時,建議對于滬市的四大行進行分拆,由集團公司控股。
另外,回購股份、優先股等也被視作市值管理、提振信心的重要手段,市場也報以較高期待。分析人士認為,上市公司通過回購普通股進行市值管理、或用于員工持股計劃,可以向市場釋放積極的信號,既對當前市場有積極意義,也是市場中長期建設的重要工作。
但是對上市銀行來說,回購的資金來源顯然是個大問題。有券商分析師認為,銀行不伸手向股市要錢就已經不容易了,他們確實沒有錢用于回購。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近年來監管部門多次出臺鼓勵回購的政策,但作為回購主體的上市公司興趣不大。A股回購案例數量與美國市場、香港市場相比差距巨大。相當多的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沒有形成真正的價值投資理念,對股票回購的認識比較膚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