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1-22 08:51:36
據Wind數據統計,此次IPO重啟后發行的新股網上申購平均中簽率為1.81%,比過去14年的平均值1.09%高67.59%,平均發行市盈率也處于較低區間。分析人士指出,市值配售新規限制了大戶的資金運用,同時部分投資者繼續觀望,無形中抬高了中簽率。整體而言,近期出臺的一系列IPO新規壓住了新股高市盈率的“虛火”。
中簽率受多重因素影響
據Wind數據統計,此次IPO開閘后,在2013年末發行的紐威股份(603699)、全通教育(300359)等5只新股平均中簽率為1.29%。截至1月21日,2014年發行的新股平均中簽率達1.91%。在已公布中簽率的32只新股中,中簽率超過2%的有10只,其中最高的是主板的陜西煤業,達4.87%;僅我武生物(300357)低于1%,達0.57%。
分市場看,此次IPO開閘后發行的新股中簽率也高于歷史數據。2000年至2013年,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新股平均中簽率分別為1.32%、0.88%、1.2%。此次IPO重啟后,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新股平均中簽率為2.68%、1.62%、1.73%。
業內人士表示,受市值配售新規的限制,大戶即便坐擁數億元資金,也只能通過一個賬戶申購,而申購深市新股中一簽500股,申購滬市新股中一簽1000股,不能靠“財大氣粗”大手筆打新,無形中抬高了中簽率。同時,部分投資者仍在研究IPO新規對市場的影響,暫時對“打新”持觀望態度,不排除未來新股發行時投資者認購熱情進一步上升、中簽率降低的可能。
中簽率的變化既受市場情況影響,也與新股發行相關制度密切相關。市場人士表示,2000年2月,證監會公布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辦法,中簽可能性與投資者持有股票市值和開設賬戶的數量都有關系,于是有大戶大量使用他人身份證申購,以一個資金賬戶對應多個股東卡,導致名義上的“打新”者數量繁多,總體中簽率偏低。2003年末,證監會提出實行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2007年起全面推行,通過“拖拉機”賬號“打新”行不通,許多牛散“浮出水面”,降低了名義上的“打新”者數量,促成中簽率的整體提高。
平均發行市盈率28.93倍
對歷史數據的橫向比較顯示,此次IPO重啟后的新股發行市盈率處于較低區間。
Wind數據顯示,2014年1月以來新股的平均發行市盈率為28.93倍,是5年來最低的月份之一,處于20-30倍的正常區間。
過去15年間,單月新股平均市盈率的峰值出現在2010年12月,高達75.60倍。2009年10月-2011年4月期間,單月新股平均市盈率始終在50倍以上,其中有7個月超過60倍。一般認為,市盈率在50倍-60倍時進入過度投機區域,超過60倍則需警惕風險。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出臺一系列IPO新規壓住了新股“三高”的“虛火”。例如,如果新股定價區間的估值超過行業平均市盈率,需連續3周披露風險。為盡快發行,部分新股可能壓低發行市盈率,使發行時間不受影響。近期,多家降低“身價”,發行市盈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如金一文化(002721)、創意信息(300366)、欣泰電氣(300372)等。
此外,對歷史數據的橫向比較顯示,此次IPO重啟后發行的新股募集資金量處于一般水平。今年1月以來,已發行的新股合計募集資金194.87億元。2005年以來,單月新股募集資金量超過200億元的月份有35個,其中,2007年9月高達1490億元,2010年7月達859億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