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12-18 08:46:33
昨日,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表示,世界在發生著深刻變化,我們要跟上。“我個人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步伐還要適當加大,否則又被人封在家里面了”。
李揚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辦的“再平衡與結構調整:中國與世界”國際研討會上主題演講表示的。他認為全球經濟失衡是實體經濟現象,失衡是一個經常性現象而不是短期的。我們要反思自己缺陷在什么地方,差距在什么地方。在現在來看,我們要把質量、效益放在第一位。
國際貨幣制度已經進入了真正的“戰國時代”。以儲備貨幣多元化為基本趨向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過程,早在發生第一次美元危機的時候邊已經啟動,歷經SDR推出、布雷頓森林系解體、80年代全球經濟危機、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90年代末的歐元面世,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推波助瀾,如今已成不可逆轉之勢。
李揚認為,應該摒棄還要找到一個貨幣來代替美元。在一個可能長達幾代人的時期內,找出一種可以替代美元的單一國際貨幣幾無可能。可能在一個非常長的時期內,多元儲備貨幣是一個趨勢。
目前,全球治理新框架正出現端倪,發達國家結成了一個超級的自由貿易區,中國、金磚國家等卻不在內。2013年10月31日,美聯儲、歐洲央行、瑞士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和日本央行等全球六大央行同時宣布,他們將現有的臨時性雙邊流動性互換協議轉換成長期協議。這意味著在主要發達經濟體內,一個長期、多變多幣、無限的超級儲備貨幣網絡已經編織成型。
“這就意味著這6個央行覆蓋的發達經濟體貨幣上結為一體了,但是在這里沒有中國,從這就知道事態很嚴重,一個對中國并不特別友好新同盟正在形成,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這個事情”,李揚指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