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3-11-21 08:47:30
本報記者任曉毛萬熙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目前我國開發性金融機構正在醞釀中,政策性銀行也在加大對外投資力度,主要側重投資亞、非、拉美的跨國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據測算,僅建設一個洲際鐵路網就需耗資5000億美元。未來十幾年內,中國直接投資、政策性貸款、商業貸款等對外融資有望達到萬億美元水平。專家指出,在美國國債收益率低迷的背景下,開發性金融機構的設立將有助于優化外匯儲備資產配置、提高資本回報率。
將以商業化運作為主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開發性金融機構,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通互聯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開發性金融機構正在醞釀中。該機構的業務范圍有望超過此前輿論倡議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多方位、多領域開展投融資,具體可能由財政部等部門主導。此前,我國還曾提出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建議,按照國際慣例,開發性金融機構應當是以相關投融資業務為主的、商業化運作的長期信用銀行,采取股份制形式,以商業化運作為主,秉承開放性原則。考慮到開發性金融體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變革中的話語權,其發起設立應由中國主導,由中方派資深專家擔任最高負責人。
專家表示,該機構的設立將推動我國由過去的實體經濟的“走出去”轉變為資本的“走出去”,一方面將提高資本回報率,另一方面將加強人民幣的投資功能。該機構可能采取多邊股份制合作方式,有利于消除國外對我國對外投資的戒心,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緩解美債風險困擾
開發性金融機構將考慮國情,加大外匯儲備的運用力度,優化儲備資產配置。專家表示,設立開發性金融機構、加強對外基建投資,有助于優化我國外儲配置,擺脫外儲投資對美國國債的依賴,提高資本回報率。
近年來,美國多次出現債務危機,美國國債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而在我國外匯儲備的資產構成中,美國國債所占的比重最大。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指出,隨著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上升,不僅相應風險在增加,儲備資產的機會成本和沖銷成本也水漲船高。由于美聯儲將逐漸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美國債收益率上行將損害存量國債的市場價值。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表示,一旦發生債務危機,美國債券價格就會下跌,造成中國外儲投資的賬面損失,也使這部分外儲資產的變現更加困難,可能影響資產流動性。
以外匯儲備有效利用為突破口,有望全面提升中國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王軍指出,應開拓外匯儲備管理的新思路、新方式,積極調整外匯使用方向,增加重要戰略性能源資源儲備,繼續探索外匯儲備多主體管理模式和多元化投資策略,拓展投資領域。
對非洲基建投資或發力
基建項目既包括傳統的鐵路、公路、港口、機場建設,也包括智能電網、新能源、高鐵、開發區建設,技術含量進一步提高,成為國家整體競爭力的一大支點,是刺激需求、擴大就業的有力工具。麥肯錫公司預計,從今年至2030年,全球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將達57萬億美元。
在亞、非、拉美地區中,非洲的投資機會尤為引人關注。2007年-2012年,非洲地區投資額占全世界投資額的比重從3.2%上升至5.5%,國外直接投資平均年增長率為21%,主要來源是中國、阿根廷、巴西。
目前,國內某政策性銀行正在尋求參與非洲基礎設施項目,包括跨國公路、鐵路和機場等。
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的成就有目共睹,非洲國家需要且歡迎中國對非基建投資。非洲多個國家的使領館負責人日前率團在中國介紹非洲市場環境和投資政策。喀麥隆駐華大使曾表示,基建對生產、貿易和消除貧困至關重要,中國可以在非洲發展進程中發揮這一優勢。在未來幾十年內,中國對非洲基建領域的投資將帶動更多行業的發展。
我國已將對非基建合作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在今年3月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中非需建立發展非洲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伙伴關系。國務院新聞辦8月發表的中非經貿合作白皮書重申,將繼續深化中非在交通、通訊、民生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合作,通過開展跨國跨區域基建、加強同非洲開發銀行及次區域金融組織的合作等多種方式,支持非洲建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