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31 01:00:0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昨日(10月30日),據日本共同社透露,圍繞PM2.5引起的嚴重大氣污染,中國北京市與日本東京都的環保部門負責人在東京舉行專題討論會,就治理大氣污染的技術合作等議題展開對話。
實際上,北京與東京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進行交流合作,是因為兩地區在大氣污染問題上存在諸多共性。上世紀60年代,日本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東京也面臨著汽車大量增加帶來污染排放加劇的情況。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東京也面臨大氣污染的問題,在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后,總體來講他們的空氣質量已經大幅度提高了。但他補充說,“東京靠海,空氣污染的擴散條件比北京有利,且(北京)受周邊區域的影響更多、面積更廣,北京大氣污染治理情況更復雜。”
據了解,東京的面積是2155平方公里,只相當于北京總面積的八分之一,北京機動車的保有量超過500萬輛,而東京的機動車保有量超過800萬輛。然而,當前東京空氣質量卻優于北京。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一位專家告訴記者,東京機動車保有量很高,但是東京私家車的使用率卻比較低。
據該專家介紹,東京是通過提高私家車使用成本的方式控制機動車使用,一方面大幅提高市區停車費,一方面減少市區停車位,另外,在市中心核心區域設定“低排放”區域,車輛進入該區域將需要支付額外費用。從而迫使東京市民采取乘坐公共交通的方式出行。
這種方式在北京也是可以實現的,該專家解釋,“尤其是在大力發展公交的前提下,北上廣等大型城市交通模式不可能是私家車出行,必須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
此外,馬軍認為,東京除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外,在嚴格實施汽車和油品環保標準,加快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等方面,也值得北京借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