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00:57:47
為尋找中國最杰出的私募基金,《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2013年度中國十佳私募基金”評選活動火熱揭幕。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秀偉 宋戈
每經記者 朱秀偉 宋戈
二十多年前,弱小的他,懵懂無知;二十多年后,他頑強生長,一度成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他就是中國股市。曾記否,中國投資人常常為了大洋彼岸的美股交易徹夜不眠;現如今,華爾街巨鱷們已不得不關注中國股市的一舉一動。
從管理層如履薄冰,建立完善交易規則、監管制度,到中介機構奮發進取為優質企業上市保駕護航,再到各類投資者眾人拾柴,拿出真金白銀為曾經尚不成熟的A股市場 “買單”,中國股市的成長,離不開各方參與者的苦心孤詣。
在推動A股市場發展的各股力量中,后起之秀的中國私募基金,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最開始的趙丹陽、裘國根、林園、但斌,再到如今的王亞偉、徐翔,過去數年間,越來越多的業界高手加入到私募大軍中,“公轉私”的浪潮仍未停止。私募已然成為A股市場最具活力,最“生猛”的力量,這些私募明星們,手握上千億的資金在A股沖殺,風雨兼程,蕩氣回腸。
然而,近幾年來,在經歷第一只陽光私募基金“赤子之心”的清盤,再到信托證券賬戶的關閉、公募基金一對多的開閘、TOT的發行等等一系列變革之后,中國私募行業正不斷受到政策、法規、市場的沖擊。即便如此,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私募證券的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元,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
其中,2013年,對中國私募業而言尤其值得隆重一書。
6月1日,新《證券投資基金法》正式實施,私募基金納入法律監管范疇,新增的第十章共10條規范對象為非公開募集基金。至此,中國私募終于取得了合法 “身份證”,成為正規軍。與此同時,新的《基金法》也掃清了私募基金轉公募的法律障礙。包括星石投資等在內的不少一線私募已是摩拳擦掌,大有與公募基金一較高下之勢。
此外,證監會在今年還起草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私募基金的登記、業務規范、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有了詳細的規定。
不過,同絕大多數新生事物一樣,并不成熟的私募江湖也存在魚龍混雜、信息不透明、投研能力低下、投資者利益被侵害等現象。
2013年2月1日,在天津信托啟動的受益人大會上,僅僅成立66天的結構化產品“天信沐雪巴菲特一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被提前終止,成為“最短命私募”。清盤原因是管理方發生“內訌”。此外,還有極少數私募經理因內幕交易、“搶帽子”、操縱股價等原因,最終身敗名裂,甚至身陷囹圄。
對于私募基金持有人而言,遭遇上述私募界“黑天鵝”事件畢竟屬于小概率事件。事實上,投資者更大的風險來自于私募產品業績巨大的不穩定性,因為業績波動無從避免。
對私募巨頭們的境遇進行梳理后,我們不難發現,要成為私募界的“常青樹”有多么的艱難。
“風水輪流轉”,是每年私募業績榜單最顯著的特征。2009年冠軍為新價值的羅偉廣,在2012年他卻收獲了旗下產品排名墊底的難堪成績;2010年冠軍則是南京世通常士杉,2012年,常士杉管理的世通8、9期因業績被強制清盤,如今當年的冠軍世通資產甚至已改名為“康莊資產”。
2011年的冠軍是呈瑞投資,隨后不僅業績風光不再,今年9月底,有媒體報道呈瑞投資已名存實亡,掌門人已經移民加拿大。2012年私募冠軍銀帆投資也同樣出現了團隊不穩定,經歷較大的人事變動。
相比已擁有百年歷史的海外市場,A股市場僅新生20余載,哪些資產管理人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長期跑贏市場,為投資者代言,為投資者利益守望?為尋找中國最杰出的私募基金,《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2013年度中國十佳私募基金”評選活動火熱揭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