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6 00:56:3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中國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城鎮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此前表示。如今,推進新型城鎮化已成中國社會發展的新動力。目前,這一歷史機遇也成為全球華商掘金中國市場的新選擇。
昨日(9月25日),在世界華商大會-中國城鎮化戰略發展機遇論壇上,來自世茂集團、新希望集團、力寶集團等企業的大腕以及業界專家均表示,看好中國的城鎮化發展為企業所創造的新商業機會。
對于如何銜接城鎮化的機遇,在和君咨詢集團副總裁王昱看來,中國城鎮化離不開金融創新,同時企業投資應該多向一些“價值洼地”傾斜,提前配置資源等。
華商掘金中國城鎮化/
“城鎮化是經濟命題還是社會命題?我認為這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命題。目前看到這樣的描述,城鎮化為中國經濟帶來新的機遇和巨大的空間,這都沒有錯,但這將城鎮化局限在單一的經濟命題。新型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它的核心是要徹底解決農民進城的問題。就業和消費能夠帶動經濟,但這不是全部,農業人口市民化也帶來教育、醫療、環境、交通、家庭、社會等社會問題。”在論壇上,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表示。
實際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今年5月的“世茂集團2013戰略發布會”上,許榮茂就曾明確指出,“世茂集團未來區域布局將基于對新型城鎮化的理解,深耕核心區域并兼顧平衡布局,進軍三、四線城市,甚至五線城市”。
而在外資華商巨頭看來,中國的新型城鎮化需要深入研究與思考。其中,力寶集團正是華商企業巨頭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6年前,力寶集團將公司在中國內地的投資重心轉移到四川,并建造了成都力寶大廈等。去年6月,力寶集團擬投資云南逾20億元,涉足文化旅游養生等項目,同年10月,該集團又擬打造重慶第一高樓——江北嘴國際金融中心項目。
在論壇上,力寶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文正強調稱,“我不是地產開發商,我應該講是城鎮開發商,城鎮開發和房產開發不一樣,搞城鎮的時候,要定位究竟這塊地要成為什么中心,城鎮化開發商主要目的是把土地利用層次逐步提高,提高后就升值,才對開發有益,對國際經濟有用。”
長期觀察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拋出了一番獨立的見解。他認為,中國的城鎮化,首先要有新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其次,要有新理念,需要包容性發展;要有新動力,“四化”并舉,包括新型的工業化、信息化、農民市民化與城鎮化;第五,要有新方式,就是生態文明與城鎮化相結合;最后,要有新格局,要求構建城市群,大城市與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金融創新助力城鎮化/
“中國城鎮化的時間將會比較長,相關市場主體的投入也將變長,這需要企業擁有較高的綜合運營能力,尤其是較強的資本運作能力。”王昱表示,目前中國的金融杠桿太低,而新型城鎮化更離不開金融創新,包括基金、資產證券化以及金融機構牌照放開等均有參與投資的機會。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基金助推城鎮化的過程中,特別是房地產基金尤為活躍。近日,據相關報道稱,陜西省將借鑒國外模式,設立城鎮化發展建設基金。不過,相關企業對房地產基金的熱情要高得多。
據清科集團研究報告顯示,在2012年我國房企資金來源分布表中,企業在國內的貸款僅15.3%,自籌資金占比高達40.5%,該研報認為企業自籌資金占比有所上升,開發商資金壓力有所增加,自籌資金增長的背后,是房地產信托、房地產基金等融資活動的增強。
另據清科研究中心房地產基金研究室統計,截至2012年底,中國已投資或擬投資房地產行業的機構數為421家,房地產基金個數為545只。其中以開發商為背景,以PE機構進入房地產投資領域,以基金背靠產業為背景的這三類機構成為房地產基金的中堅力量。
業內人士表示,在當前新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基金將迎來黃金發展期。近日,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還曾向包括 《每日經濟新聞》等多家媒體的記者表示,在城鎮化紅利面前,房地產企業在融資上要鼓勵金融創新渠道。
日前,在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于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棚戶區改造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中就提及,要鼓勵民營企業根據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安排,通過直接投資、參股、委托代建(BT)等多種方式參與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并申請發行企業債券。
“棚戶區改造項目可發行并使用不超過項目總投資70%的企業債券資金,鼓勵有條件的市、縣政府對棚戶區改造項目給予債券貼息。”前述文件強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