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2 01:13:53
在《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換責任規定》 正式實施進入倒計時之際,眾多汽車廠家紛紛提前執行這一政策。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在《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換責任規定》(以下簡稱“汽車三包”) 正式實施進入倒計時之際,眾多汽車廠家紛紛提前執行這一政策。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9月1日前后開始實施 “汽車三包”的企業包括,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奔馳銷售公司)、一汽-大眾、東風標致等近二十家企業。
從已實施的企業來看,“汽車三包”規定的三年或6萬公里整車包修期大多被延長;同時,有些企業將規定的追溯期提前到今年年初。
對此,上海通用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方面是為了保證‘金九銀十’這一傳統銷售旺季的銷量;另一方面也是為在汽車三包正式實施之時,針對企業的特點制定出相關細則。”
就目前已頒布的“汽車三包”規定而言,不少條文需要在實踐中確定實施細則 ,如廠家和經銷商的利益與責任如何劃分?賠償系數如何確定。汽車行業獨立分析師張志勇表示,如果這些問題不加以明確,“汽車三包”的執行效果將大打折扣。
近二十家車企提前實施/
繼北京汽車、長安馬自達之后,不少車企均于近日提前實施“汽車三包”政策。在本月成都車展上,奔馳銷售公司、廣汽三菱、廣汽乘用車、比亞迪等企業就已宣布實施“汽車三包”的決定。
奔馳銷售公司表示,8月30日起奔馳旗下所有車型提前執行高于國家標準的“汽車三包”政策,不僅覆蓋家用汽車,還覆蓋單位購車及運營車輛。
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吳松也在成都車展上宣布:“從8月30日起,凡是購車的車主均可享受‘汽車三包’服務。”
加上上海通用、長安福特、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上汽集團等車企,據記者估計,截至目前提前一個月實施“汽車三包”的企業已達到十余家之多。
從這些企業實施 “汽車三包”的相關措施來看,大多是在保修期方面做文章。
根據規定,家用汽車產品保修期限不低于3年或者行駛里程60000公里,以先到者為準。有評論稱,即使不實施“汽車三包”不少品牌的保修期都高于3年或者6萬公里。
為此,提前實施“汽車三包”的企業均將保修期加以延長。其中上海通用、上汽乘用車、東風雪鐵龍等企業均規定,家用汽車的保修期延長至3年、10萬公里;奔馳則將這一期限延長至3年不限公里數;比亞迪的保修期則達到4年、10萬公里。
除了延長保修期,大部分已實施“汽車三包”的企業均出臺售后政策,以保證保有客戶的利益。其中,奔馳銷售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倪愷表示:“‘汽車三包’實施時間回溯到今年3月1日。”
上海通用規定,對于2008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期間購車且行駛里程在16萬公里之內的車主,除了原車質保外,還將獲贈包括動力總成部件,延長保修兩年在內的一系列售后服務。
試水為保“金九銀十”/
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提前實施“汽車三包”,一是為了在“金九銀十”的傳統銷售旺季拉動銷量,二是為了提前試水這一政策,以便“摸著石頭過河”。
近兩年,我國車市已告別了幾年前的高速增長期,增速明顯放緩,根據國家信心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的預測,今年我國汽車銷量的增幅應該在10%左右,未來幾年很難出現高于這一增幅的增長。
即便如此,各大汽車集團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不減,大眾、通用、寶馬、奔馳等汽車集團依然在推進增資擴產計劃。這就導致中國車市競爭越發激烈。有媒體報道稱,今年上半年,很多主流合資企業銷量并未達到全年銷售目標的50%。
“在‘金九銀十’到來之際,宣布提前實施‘汽車三包’將能進一步展示企業對消費者負責任的態度,提高品牌形象,從而起到拉動銷量的目的”,上海通用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張志勇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企業在9月提前實施‘汽車三包’也是銷售手段之一,這對于那些在品牌選擇上依然舉棋不定的消費者將有一定的影響。”
汽車企業提前實施三包目的并不僅在此,“這實際上也是企業在試水‘汽車三包’”,上海通用的上述負責人表示。東風雪鐵龍一位內部人士也坦言:“‘汽車三包’實施已進入倒計時,但這一政策依然有許多空白點,如何實施?廠家也較為迷茫,通過提前實施,通過對特殊案例的處理,盡快找到平衡點,從而在‘汽車三包’的法規之下,確定適合本企業和經銷商的實施細節。”
賠償系數成關鍵/
就目前頒布的 “汽車三包”來說,的確有不少需要完善的條款和細節。
張志勇表示:“目前經銷商和企業之間的責任劃分細節,事故責任認定等問題依然待解。”
對此,東風雪鐵龍的內部人士坦言:“如何劃分廠家和經銷商的責任?經銷商如何向廠家追償維修費用?廠家對經銷商維修費用的返還比例等問題,都需要通過實踐來確定。”
據記者了解,今年國家質檢總局已著手建立汽車“三包”信息管理系統和技術咨詢專家庫,當汽車三包責任出現爭議時,消費者與經營者可請技術專家對爭議進行 “問診”,但目前汽車廠家仍面對一個巨大的難題——賠償系數的確定。
根據“汽車三包”的規定,合理使用補償費用的計算公式為:[(車價款(元)×行駛里程(km)/1000]×n,使用補償系數n由生產者確定。
雖然政策規定系數n由生產者來確定,但生產者并不愿意做此事。一位汽車生產企業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n的大小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利益,企業不愿意得罪消費者。此外,n的大小還關系到二手車殘值的大小。同時,n的確定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不同的車款、甚至不同年代的同一車款,n的大小都將不同,因此確定這個系數難度很大。”
因此不少企業認為:“這一系數希望與國家質檢總局共同作出,這樣確定的結果才更加公正、權威。”
不過,目前國家質檢總局內部對這一系數的認定依然存在爭議。根據“汽車三包”的規定,n根據家用汽車產品使用時間、使用狀況等因素確定在0.5%~0.8%之間。
據一位接近國家質檢總局的消息人士透露:“質檢總局內部部分人士認為,0.5%~0.8%的范圍是根據美國檸檬法(美國的消費者保護法,主要是保障汽車買主的權益)確定的,并不適合中國國情。”
賠償系數n的確定,或將成為“汽車三包”實施的最大難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