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3-05-30 10:19:05
隨著干細胞技術的快速發展,“返老還童”這個存在于童話世界中的幻想有望變為現實。最近,我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細胞生物學新機制,可以將人體內的普通細胞“逆轉”回到早期胚胎發育狀態,為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等退行性疾病開辟了新途徑。
“返老還童”有望成現實
誘導多能干細胞及其產生的功能細胞移植被認為是治療遺傳病、器官損傷以及帕金森等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據媒體報道,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鄭輝的團隊研究成果顯示,誘導多能干細胞過程可以將人體內的普通細胞“逆轉”回到早期胚胎發育狀態,從而重新獲得可分化成為體內絕大多數種類細胞的能力。
早在2010年,裴端卿團隊就發現,細胞“逆轉”過程是由間充質細胞狀態轉變到上皮細胞狀態來驅動。在進一步的研究中,裴端卿團鄭輝團隊通過優化轉化因子導入的順序,發現在間充質細胞狀態轉變到上皮細胞狀態前還存在一個上皮細胞狀態向間充質細胞狀態轉換過程。
有科學家表示,間充質細胞狀態和上皮細胞狀態之間的順序性相互轉變,可以進一步提高體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干細胞過程。這一新細胞生物學機制有望推動誘導多能干細胞研究的理論和實踐突破,為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等退行性疾病開辟新途徑。
據了解,按照新細胞生物學機制,其可像正常胚胎干細胞一樣轉換成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如神經細胞、肝細胞和心臟細胞等。由于這些重組細胞產自患者的核遺傳物質,因此不用考慮患者的移植排斥反應。“以干細胞治療為核心的再生醫學,將成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后的另一種疾病治療途徑,從而成為新醫學革命的核心。”科技部《干細胞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十二五”專項規劃》對干細胞治療的地位作了上述評估。
不過,干細胞產業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國內干細胞技術的科研成果轉換目前還存在一定障礙。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表示:“干細胞再生醫學產品研究開發代表著新方向,但是目前只有干細胞庫技術服務產生了經濟效益,其他干細胞產品還不能走入市場。干細胞藥物上市審批存在障礙,導致科研成果難以轉化、VC/PE不敢投資、企業不愿投入科研資金。
干細胞概念受關注
盡管干細胞產業發展存在阻礙和質疑,不過新技術屢獲轟動的背后,反映出了公眾和資本市場對于干細胞技術應用的期待。A股唯一的干細胞上市公司中源協和27日大漲5.04%,印證了干細胞概念對于股市的強大影響力。
中源協和控股子公司協和干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主營臍帶血存儲業務。2012年,中源協和實現營業收入3億元,其中細胞檢測與存儲業務貢獻了2.7億元。此外,2012年,中源協和完成了對和澤生物的并購,和澤生物致力于干細胞再生醫學研究、干細胞基因工程產業化等。隨著干細胞產業的升級,中源協和有望逐步延伸干細胞產業鏈,擴大公司在干細胞產業領域的優勢。
此外,近幾年來,長春高新生長激素產品取得了巨大成功,控股子公司金賽藥業在生長激素領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2012年,作為干細胞產業化基地之一的吉林濟惠干細胞與生物診療研究中心項目在長春高新區落戶,推動當地臍帶干細胞存儲服務和干細胞與生物診療技術服務的發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