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智庫 2013-04-15 11:26:01
平衡經濟學將經濟分為生產和交換兩大部分,因此經濟效率的提高也主要取決于生產效率和市場交換效率的提高。
每經編輯 趙慶
4月1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南海主持召開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聽取對當前經濟形勢和宏觀經濟政策的看法和建議,但從會議的報道難以看出亮點,其實這樣的會議每年都很多次,但效果都不好,其實與其說中國的經濟學家水平不高,不如說整個經濟學都落后于現實發展的。
經濟學的兩大關鍵問題
在早期,經濟學尚未掉入“供需”怪圈的時候,分工和交換一直是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內容,那時候也沒有所謂微觀經濟學的概念,后來人們將微觀經濟學看成主要研究價格的經濟學,甚至直接稱為價格經濟學,可見價格的重要性,研究價格,其實就抓住一點,舍棄其余,而且是抓住了不重要的一點,舍棄了重要的東西。
微觀經濟學基本上是圍繞三個基本概念展開的,那就是供給、需求和價格,宏觀經濟學也是圍繞三個基本概念展開的,投資、消費和儲蓄,而平衡經濟學的三個基本概念就是分工、產生和交換,而且無論是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還是平衡經濟學,他們的三個概念,都分兩頭和中間,微觀經濟中,供給和需求處于兩頭,價格位于他們中間,在宏觀經濟學中,投資和消費位于兩頭,儲蓄位于中間,在平衡經濟學中,生產和交換位于兩頭,分工位于中間。
因為微觀經濟學的供給和需求過于抽象,宏觀經濟學的投資和消費雖然形象多了,但是存在界定的問題,為什么買房屬于投資,而買裝修材料就屬于消費了,難道企業買的東西都算投資,居民買的東西都算消費?其實這些界定都要人為的下定義,這種學術定義和人們的生活思維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偏差,導致用起來也非常復雜,難以把握。另外不同國家,不同發展階段,投資和消費都千差萬別,沒有一定之規,通用性差。必然中國現在投資達到了50%,那是還繼續投資還是不投資呢,學術界爭論不休,歸根到底是這個分析體系造成的。
而其他經濟分支,比如信息經濟學、產權經濟學等經濟學的具體分支都可以難入平衡經濟學的研究體系,成為平衡經濟學這一分析體系的一部分,平衡經濟學不是經濟學某一領域的創新,而且一種分析方式的創新。
經濟學有兩大最關鍵的問題,一個是經濟效率的問題,另一個是經濟穩定的問題,其他問題在這兩個問題面前都是不重要的,那按照平衡經濟學的框架,經濟效率該如何提高呢?
在經濟學中,有個分支是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的模型也是基于微觀經濟學,主要是按要素進行考慮,比如經濟要發展,得有能源,得有人才,這確實也重要,這種研究思路和企業家開工廠的思路是一致的,而且能源之類的也確實非常重要,比如如果沒有石油,一切都無從談起,但是現在經濟中,很多資源都可以外購,所以原來的研究思路從某種程度上是失靈的,比如日本是資源小國,但是照樣可以創造經濟奇跡。
平衡經濟學將經濟分為生產和交換兩大部分,因此經濟效率的提高也主要取決于生產效率和市場交換效率的提高。
影響生產效率的兩大因素
1、生產工藝:生產同樣的產品可以有不同的工藝,這些工藝之間除了成本不同外,對效率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蓋房子,蓋一棟樓也許需要一年或半年的時間,但住宅商品化后,效率就會提高很多,中國住宅商品化的領軍企業遠大蓋樓只需要兩個星期,這就是工藝的不同。工藝不同是從原理上說的,不同的工藝之間,根據的是不同的生產原理。
2、生產工具:在生產工藝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的生產工具效率也不完全相同,人類最初的生產工具就是兩只手加上石頭、木棍、斧子、錘子等簡單的工具,而后來出現了機械,小型機械、大型機械、聯合機械,自動化機器人等,總是越來越節省人力,越來越自動化,效率越來越高。
在現實中,這兩者,在現實中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比如不同的工藝也需要不同的機械來完成,總之提高生產效率主要是從這兩方面來考慮。這些都是需要企業家考慮的事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