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6 01:33:0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陽戈
每經記者 趙陽戈
在此前一度持股35%,繼而擁有51.34%的昆山西鈦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山西鈦)表決權之后,華天科技(002185,收盤價5.29元)2月23日再出招,公告稱公司計劃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6億元,其中的1.39億元用來進一步收購昆山西鈦28.85%股權,進而擁有該公司控股權。華天科技在公告中表示,收購仍是因為看好昆山西鈦技術,并且公司還預計昆山西鈦在2013年將實現超過3000萬元盈利。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11年半年報時,華天科技就已預計昆山西鈦將在2011年下半年貢獻利潤,但實際情況卻與之相反,昆山西鈦甚至2012年1~10月仍然巨虧2618.47萬元。因此有投資者發出疑問:華天科技的此次收購,是抄底還是兜底?
“全球唯一”變“國內之一”/
2011年1月13日,華天科技發布了一份對外投資公告,當時公告稱,“昆山西鈦已經建成每月2000片左右影像傳感器封裝產能,實現了最先進的TSV技術CSP封裝方式的產業化,為目前全球唯一實現使用TSV技術進行CSP封裝量產并且良品率達到95%以上的廠商。”
資料顯示,TSV即硅穿孔技術,為芯片封裝領域未來發展方向,這一點也得到了跟蹤該公司的廣東某券商研究員的確認,但該研究員稱,“唯一”一詞則有待商榷,因為目前有一家IPO排隊公司叫晶方半導體,它也具備TSV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華天科技似乎也意識到這一點,在2月23日的公告中,華天科技稱,“昆山西鈦是國內少數掌握TSV技術并實現TSV-CSP量產的封裝企業之一”,相關表述從以前的“唯一”變成如今的“之一”。
對此,華天科技證券事務代表在面對以投資者身份提出詢問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表示,之前說它唯一,還要加上良品率這個要素,就量產且良率達到95%的標準來說,當時就昆山西鈦一家,而就擁有TSV技術來說,國內企業并不止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晶方半導體公司在2012年6月IPO申報稿中表示,昆山西鈦目前仍處于小規模量產階段,晶方半導體也未將昆山西鈦納入主要競爭對手名單當中。
證代:去年9月已單月盈利/
熟悉華天科技的投資者或許還記得,就在2011年1月,華天科技首次介入昆山西鈦之后,華天科技曾在2011年半年報中樂觀預計,昆山西鈦將在2011年下半年為公司貢獻利潤。但從之后的公開信息來看,華天科技介入昆山西鈦之前,昆山西鈦2010年1~10月虧損2570.41萬元;華天科技介入昆山西鈦之后的2011年,昆山西鈦繼續虧損360.79萬元;而從最新數據看,昆山西鈦在2012年1~10月再現虧損,虧損金額達2618.47萬元。
換言之,2011年初至今,華天科技對昆山西鈦的投資還并沒能給自己貢獻利潤,那么在此時再次動用巨資收購股權是否合理?或許為使此筆交易顯得具有合理性,華天科技公告中再次表示出對未來的樂觀,即公司預計2013年和2014年昆山西鈦不但能扭虧,且其凈利潤還將分別達到3021.38萬元和4016.14萬元。
分析人士認為,上述表態并非業績補償承諾,所以華天科技的樂觀預計是否能變為現實,就只能等待時間來驗證了。對此,華天科技證券事務代表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際上昆山西鈦2012年9月單月已出現盈利,目前該公司的經營狀況還不錯,其中TSV技術產品在2012年10月時產量有7000片,這數字已超過盈虧平衡點,所以華天科技仍看好昆山西鈦2013年表現。此次收購股份,一方面是看好昆山西鈦的技術,另一方面也碰到股東漢迪創投正好打算退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2年1月~9月,昆山西鈦虧損額僅為940萬元,但2012年1~10月虧損金額即高達2618.47萬元,換言之去年10月一個月內昆山西鈦虧損額就高達1678萬元,金額超過前三季度整體虧損額度,這是怎么回事?
對此,華天科技證券事務代表表示,并非是昆山西鈦實際虧損那么多,主要是之前一些會計處理不太恰當,而這次是另一家有證券審計資格的會計事務所進行審計,所以就重新調整了額度。此外,由于要并表,所以這次昆山西鈦的一些會計政策也與上市公司進行了旨在接軌的調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